男女主角分别是抖音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老家,新年,葬礼抖音热门小说结局》,由网络作家“忧伤的二蛋”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省只有二十公里的路程,开车过去只要四十多分钟。长这么大我只去过两回邻省。老家在国道边,国道上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车疾驰而过,每每汽车驶过,便扬起阵阵尘土,老家的空气中永远都是一股土腥味。在我童年的时候,那里很糟糕,跟全国其他的贫穷的村庄一个样子,扬着灰尘的土路在冬天会被雨雪冻住,太阳出来后就路就变成了泥泞的沼泽地,每到这个时候,村里人就会把牛羊猪的粪便倒在路中间,等到晚上和雪水一起冻住,第二天已融化,就和黄土融为了一体,村里人走路一不小心就会踩上去。村子里的空气中充满牛粪味道,做饭的时候空气里又多了菜籽油的味道,但村里人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种感受很痛苦,不过相比起其他事情,这反而是我能承受的最轻的苦难。故乡的饭菜很难吃,村里人经常吃...
《老家,新年,葬礼抖音热门小说结局》精彩片段
省只有二十公里的路程,开车过去只要四十多分钟。
长这么大我只去过两回邻省。
老家在国道边,国道上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车疾驰而过,每每汽车驶过,便扬起阵阵尘土,老家的空气中永远都是一股土腥味。
在我童年的时候,那里很糟糕,跟全国其他的贫穷的村庄一个样子,扬着灰尘的土路在冬天会被雨雪冻住,太阳出来后就路就变成了泥泞的沼泽地,每到这个时候,村里人就会把牛羊猪的粪便倒在路中间,等到晚上和雪水一起冻住,第二天已融化,就和黄土融为了一体,村里人走路一不小心就会踩上去。
村子里的空气中充满牛粪味道,做饭的时候空气里又多了菜籽油的味道,但村里人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种感受很痛苦,不过相比起其他事情,这反而是我能承受的最轻的苦难。
故乡的饭菜很难吃,村里人经常吃一种叫做辣子肉和辣豆腐的硬菜,把大肥肉蒸的滋滋冒油,佐以辣子面和豆腐,不知道是老家水土跟省城不同还是当地人烹饪水平太差,家家做出来的饭都又咸又腻——这个味道是我所不能接受的,我一度怀疑调味料进了故乡就变得跟其他地方的不一样,所以做出来的饭格外难吃。
童年时期每次回老家我都是只喝一些稀饭,最多再吃个馒头,村里人都说我不爱吃饭,只有父母知道原因——我对村子里的饭没有任何胃口。
后来二叔在国道边开商店,每年回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一桶桶装方便面,这是我在老家能够享受到的为数不多的美食,于是老家人又说我只爱吃方便面。
这些都是很早时候的记忆了,大部分都是些痛苦的回忆,长大之后我才慢慢的接受老家的饭,比如当地很有特色的一种荞麦做的面——虽然算不上爱吃,但总算是比大肥肉蒸豆腐要好的多。
奶奶年纪大了后就特别爱生病,十年前去过一次省城,是因为带状疱疹,我去火车站接奶奶的时候,看到她的手种的像蜥蜴。
那年我陪奶奶在省城待了一个多月,奶
的用在了我身上,但并没有效果,反而让我恨了他很多年。
那年奶奶来省城看病,所有医生都说奶奶的病好了,让回去休息,但奶奶说自己的手没劲,没劲就是没好,必须继续看,医生说谁的病能一下子就好?你回去休息几天就好了,可奶奶不信医生说的话,奶奶只相信自己的感觉,认为看病就是必须立刻马上就好。医生很无奈,给开了一支非常昂贵的针,打完第二天奶奶就说感觉挺好,还说让继续打,打到手上有劲为止,父亲把带奶奶看病的机会让给了母亲,母亲跟我带着奶奶去了一次医院,医生还是说的同样的话,奶奶说那就给我开那个很贵的针,母亲说:打什么打?钱多没处花了是不?
就这样,我们最终没有继续打那支昂贵的针,奶奶的手最终还是恢复了。
那次生病之后,奶奶的身体依然硬朗,但视力越来越差,奶奶视力差是天生了,我家人人人都带眼镜,都“得益”于奶奶的遗传。
爷爷的视力很好,可惜没有遗传给我们。
奶奶的身体也就是这几年开始越来越不行,经常生病,之前几次都是有惊无险,但去年上半年奶奶来省城的医院看病的时候就已经瘦的没了人形。
来省城之前的那次过年,奶奶还能简单的吃一些食物,还能正常说话,看到曾孙子曾孙女还乐呵呵地笑着,但那时候大家都隐约能感觉到奶奶命不久矣。
奶奶得的是肠梗阻,肠子被什么东西阻塞了,医生说不能进食,每天只能打营养液,因为年龄大做手术也有风险,来省城住院的几日,医生给奶奶做了全面检查,最后问家里人是选择动手术还是保守治疗,动手术人不一定能承受得住,最终家里人选择了保守治疗。住院期间我去看望过一次奶奶,姑姑那几天在照顾奶奶,我买了些水果和牛奶,还给姑姑买了些零食,姑姑说让我拿回去,我说哪有把东西拿回去的道理?
我看奶奶的那次,老人已经瘦的不成人形了,但说话还是能隐约听明白,只可惜奶奶似乎并不想说话,只是一个劲的呆呆的看着眼前
村子里年轻人少了很多,但过年回家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停着车,不乏各种豪车,看来很多人外出闯荡都混出了名堂,但我相信更多的人混的一般;村里的小孩说着普通话,大家连方言都忘记了,这跟我童年时候的记忆是不一样的;拜年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漂亮的小男孩,一看就是在城里生活的娃,城里娃和村里娃一眼就能看出来,他当时正在门口无所事事的看着路过的人,我不知道他是否和我有着一样的回忆,也许现在的小孩回村也不会有我那般惨痛的记忆了吧!
不知道五年或者十年后,我再回到这里,还会对这里有怎么样的感悟?或许,我以后永远不会回来了。
一个人带孩子。二叔也是一个人来参加,只有父亲是个特例,来的路上还在抱怨应该把家人都带来,仿佛参加这项快要失传的活动是一件多么需要被重视的事情一般。
这次家族的人没来多少,拜年也没走几家亲戚,而且这些亲戚我都不认识,只是象征性的跟在长辈后面,路上父亲遇见认识的人,都会客气的打招呼,我全程一言不发,因为也不知道说什么,更无话可说。
走了五六家亲戚,我索性连门都不进了,父亲看我对这项活动如此不热衷,便让我先回家休息。回去后也无事可做,我只能在房间里抽烟,来拜年的人时不时的进屋,我同样不打招呼,因为根本不认识。
下午又回到县城,继续过着枯燥的生活,老家的暖气不热,不如省城屋子里那般温暖,在省城我通常在家都穿短袖短裤,但在老家还需要穿加绒长袖,不过即使如此也比村子里的房子要好得多。
大年初一同样无聊,第二天才是这次过年的主题,大家一大早回到老家,二叔的商店开始忙碌,我不想再屋子里招呼不认识的人,就在外面跟妹夫一起卖货,其实我不行喜欢干活,但只是想找个事情做,不至于让父亲觉得我一回来就啥也不干。
大年初二走亲戚的人很多,原本并不热闹的国道今天被小汽车塞满了,如今生活方便多了,人们走亲访友无需提前准备东西,都是在路边的商超随手一买,二叔的商店今天生意格外的好。农村的礼盒大多是三五十块的,超过六十块就很少有人问津了,55一箱的牛奶也会有人嫌贵,但大多数货品都能卖出去,其中一款20元没有包装的糕点卖的最好,剩下的就是米面油和鸡蛋了——过年走亲戚这才是硬通货。
十点多的时候奶奶娘家亲戚来了,于是大家一起去地里给爷爷奶奶烧纸,今天去烧纸的人很多,小路又被挤得水泄不通,堂哥还把车开进了地里。我们步行前往,麦子地里堆积着厚厚的雪,走在上面咯吱咯吱的响,雪会顺着袜子化成水流进鞋里,好在现在人穿的都厚,对走路影响不大。
我们来的时候是下午,穿上孝服就直接进入了流程,我并没有什么具体工作,所以站在门口招呼前来吊丧的亲戚,那时候天已经黑了,很多亲戚来祭拜。我不懂老家的规矩,只是跟着磕头、回礼。
家人说我第二天还有任务,让我早早的睡了,守夜的任务交给了堂哥。
第二天六点多就被锣鼓声吵醒了,农村人规矩多,各种仪式十分繁琐又折磨人,作为晚辈,我们需要在门前跪一整天,去应对前来祭拜的亲朋好友,平日在城里养尊处优的我哪儿受过这苦,没跪多久膝盖就疼的受不了,可又不能起来。
我跟两个妹夫整整一个上午一直跪着,原本并不怎么热的天气,那天却艳阳高照,晒得人脖子火辣辣的疼,时间过得很慢 ,不知道跪了多久,一看表才九点多,如果是平时,这个点我才刚坐到办公室里。
这是我去年最痛苦的回忆之一,相比起奶奶的去世,我反而未表现出太多的悲痛。
我十几岁的时候爷爷就不在了,当时我父亲在医院待了很久,给家里的电话中父亲说爷爷临走前想见我一面,我其实并不想回老家,因为老家太穷又太脏,我不喜欢那样的环境,但如果家人逼着我回老家,我又不得不照做——那时候的我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庆幸的是母亲没有带我回老家,因为我那段时间得了重感冒刚好,母亲担心我回去后又咳嗽——这个理由荒唐又恰到好处,最终爷爷去世和葬礼上我都没有参加。这件事情引起了全家人的不满,我甚至一度认为母亲是故意不带我回去参加爷爷的葬礼——她并不喜欢父亲的故乡,也知道我不喜欢。
老家是渭北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父亲一直告诫我这里才是我的故乡,但我并不这么认为——这里并未生养我。
我是在省城出生长大的,童年时期也是在外婆家度过的,所以故乡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名词”,我对这里并没有太深的感情。
老家地处省城的东北方向,距离省城大约二百多公里的距离,开车需要两个半小时;但距离隔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