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梦想照进现实的落差杜宇闻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成型学院锻造专业毕业时,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他放弃了家乡安稳的工作机会,毅然奔赴山东泰安,入职了当地一家颇具规模的汽车制造公司。
泰安,这座将历史底蕴与现代工业完美融合的城市,在他眼中,是梦想启航的港湾。
报道那天,阳光倾洒在公司大门,熠熠生辉。
杜宇闻身着崭新的衬衫,背着略显陈旧的背包,怀揣着毕业证书,踏入公司。
他的眼神中,既有初入职场的青涩,又有对未来的坚定与期待。
然而,现实的冷水很快浇灭了他的热情。
作为职场新人,尽管在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际操作经验的匮乏,让他在工作中举步维艰。
入职不久,他便接到了协助资深工艺师优化汽车零部件锻造工艺的任务。
杜宇闻本以为凭借大学所学,足以应对这一挑战,可真正上手时,才发现困难重重。
在计算锻造温度时,他因疏忽遗漏了一个关键参数——材料的化学成分对锻造温度区间的影响。
不同化学成分的钢材,其再结晶温度和塑性变形区间差异很大。
比如,含碳量较高的钢材,其锻造温度下限相对较低,过高的温度容易导致晶粒粗大,降低零件的机械性能;而含合金元素较多的钢材,需要更高的始锻温度来保证足够的塑性。
杜宇闻负责的这批汽车零部件所用钢材,含有一定量的铬和钼等合金元素,由于他的疏忽,未充分考虑这些元素对锻造温度的影响,导致整个工艺参数出现严重偏差。
当这批零部件进入锻造环节,问题接踵而至,零件表面出现大量裂纹。
这是因为锻造温度不当,使得金属在变形过程中无法通过再结晶来消除加工硬化,内部应力集中,最终在表面形成裂纹。
这一失误直接给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
办公室里,同事们的目光如芒在背。
一位资历较老的同事阴阳怪气地说:“这就是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啊,连这么简单的参数都能算错,咱们公司这次可亏大了。”
杜宇闻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头恨不得埋进胸口,满心的自责与愧疚如潮水般将他淹没。
援手助力:黑暗中的希望之光就在杜宇闻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