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来了。
这时还没秋收,地里庄稼都还没长好。
蝗虫过境,寸草不生。
村里的人用尽了办法,也只保下不到一亩田的粮食,这还是整个村里所有加起来的总数。
大家都瘫在田里哭,好些个老人跪在地里哭着给老天爷磕头。
我娘就是在这个时候早产了。
因为这次蝗灾,我们家颗粒无收,我娘情绪一上来,羊水破了。
生了两天两夜,得了一个五斤七两的男孩。
我爹又是高兴又是发愁,抱着孩子又哭又笑。
怎么不愁?
家里银钱没有一文,原就是盼着秋收那点粮食,如今什么也没了。
阿奶见不惯他这样,骂道,“愁啥,家里七个赔钱货,还愁没饭吃。”
我爹一听,眼睛一亮,忧愁散去,嘿嘿地笑起来。
我娘躺在床上沉默无言,把头别到一边。
于是大姐和二姐第二天就被阿奶带到县城去,再也没回来。
那年,大姐和二姐一个十三岁,一个十二岁。
阿奶回来后在村里到处说说那两个丫头有福气,被两家大户人家看上,收去做了小妾,往后就是吃香喝辣。
村里人正为粮食发愁,听了这话,不少人带了家里的女娃子去县城,有回不来的,有哭哭啼啼被带回来的。
可惜就算被带回来也待不长,她们会很快就被嫁出去,换一笔彩礼钱。
村里的里正也天天往县城跑,总盼着朝廷能发些救济粮下来,可一趟趟的失望而归。
村里人也渐渐对朝廷不抱希望,先是卖女儿,后来饿狠了,男娃也卖。
朝廷不发粮食,卖粮食的商户借机涨价,陈米也卖到了一百二十文一斤。
为了买粮食,卖儿卖女的越来越多,能卖到的银钱也越来越低。
阿奶把十岁的三姐和六岁的四姐带去了更远的地方,半月后才回家,带回来二两银子和二十斤陈米。
日子越来越难熬了,冬日来临,山林萧条,连野菜也没得多少了。
村里死了很多人,开始易子而食。
有人带了自家三岁的女娃上门来,想换了七妹去,阿奶犹豫再三,没答应。
那人劝她,你家老七才一岁,也没啥肉,要养大那得吃多少粮食,我这个已经三岁了,你或是卖了或是拿去……也划算不是?
阿奶冷笑一声,不搭那人的话,把人轰了出去,然后关紧院门。
临到过年时,朝廷终于有了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