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裴远观音的其他类型小说《有凤来栖裴远观音全文》,由网络作家“不是梨涡”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着愧意开口。“是我自私地把你拉进了这泥潭。可是深宫太冷,没有一丝活气,我一个人,活得像缕残魂。”“人越是缥缈,就越想留住人间的阳光。”“可我不敢赌,你本有父母庇佑,我害怕我的冲动之举,会让那些明枪暗箭,越过我中伤你。”“但我竟没料到,你也过得这般不好。早知如此,我就该…….如何?”我问道。“把你高高捧起,让他们忌惮。”我轻笑一声,“我又不是什么易碎的美人灯,要是疯起来,怕是会六亲不认。”听到这句话,他突然停下来,认真描摹我的容颜,“其实那年在乾清宫内,先皇咽气前只问了我一句话。他说,你以为你和她之间就会有什么不同吗?”故事讲到这里,我们默契地看向彼此,这是我们心照不宣的秘密。一生太长,没有谁会永远是谁的圆满。“令闻,其实我也怕重蹈覆...
《有凤来栖裴远观音全文》精彩片段
着愧意开口。
“是我自私地把你拉进了这泥潭。
可是深宫太冷,没有一丝活气,我一个人,活得像缕残魂。”
“人越是缥缈,就越想留住人间的阳光。”
“可我不敢赌,你本有父母庇佑,我害怕我的冲动之举,会让那些明枪暗箭,越过我中伤你。”
“但我竟没料到,你也过得这般不好。
早知如此,我就该…….如何?”
我问道。
“把你高高捧起,让他们忌惮。”
我轻笑一声,“我又不是什么易碎的美人灯,要是疯起来,怕是会六亲不认。”
听到这句话,他突然停下来,认真描摹我的容颜,“其实那年在乾清宫内,先皇咽气前只问了我一句话。
他说,你以为你和她之间就会有什么不同吗?”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默契地看向彼此,这是我们心照不宣的秘密。
一生太长,没有谁会永远是谁的圆满。
“令闻,其实我也怕重蹈覆辙,怕我们会像父辈一样,走到相看两厌横刀相向的地步。”
“但我知道,我们是最能并肩同路之人。”
他攥紧了我的手,声音里染上哭腔。
“我知道你吃了多少苦才走到我面前,我见识过你的才学和志向,你提笔挥就的策论令天下多少男儿汗颜,你杀伐果断又心怀悲悯,身陷泥沼却不自怨自艾。”
“你不是绣在屏风上的画眉,你是烧不死的凤凰,生来就该翱翔于九天之上。”
他捋顺我鬓边凌乱的碎发,接着道,“我不知道该怎么爱你,但比起所谓的深情,信任和权力会更令你心安。”
“对吗?”
他并没有要我回答,只是将玉玺和一份早就拟好的密诏交到我手中,温柔地说,“放手去做吧。”
“无论后世史官如何秉笔,一切罪名我来挡,换你高坐明堂。”
我说不出话,良久,泪珠密匝匝地坠落,晕开了奏折上的墨迹。
18天佑十七年,盛夏,枇杷酒酿成。
可我的爱人,死在那一年初春。
自他走后,我携少帝登基,依旧垂帘听政,把持朝纲。
直到昌明四年,帝及弱冠。
经年累月,案牍劳神。
一场来势汹汹的风寒击垮了我本就受损的身子。
我撤去了太极殿的帘幕,从此不再踏足前朝。
我也知道我的生命正在不可避免地走向迟暮,比起恋栈权位,我更关心如何能让脚下的国家
气里却难掩赞赏。
“七成,小女愿倾力一试。”
我望过身后那一张张瘦黄枯槁的面庞,再抬头直视太后娘娘,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好,那便试。”
太后娘娘干脆地甩了甩袖,示意我去做。
而此时她身边的各位官眷却撅着嘴,盯着我裙摆上的污垢和尘埃,纷纷附在太后耳畔,不约而同地质疑我这个来路不明的家伙,请太后三思。
我没有着急自证,而是安静地等着娘娘做最后的裁决。
只见她立刻黑下脸,朝贵妇们扫过一记眼刀,“难道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无能者,莫如禁言。”
语调里有着不容侵犯的威严和为我撑腰的意思。
四下沉寂,再无人敢质疑。
我果然没有押错宝,不愧是开国之母,果断从容,慧眼如炬。
05彻底得到信任后,我走到粥铺前,从地上胡乱抓起一把砂石就往粥缸里扔,随后,如法炮制,把现场所有的救济粥都“糟蹋”了一遍。
我的举动令在场所有人都瞠目结舌,布施的官员面面相觑,又不敢制止。
这做法显然激怒了那帮地痞,有一个刺头瞪着眼睛怒骂道,“哪儿死来的丫头片子,敢视皇恩如贱土。”
他边说边作势叫嚣着要冲上来撕碎我。
有皇宫侍卫在此,我无视了他的存在。
继而,我走到开阔地带,朝低下的所有人喊道,“天灾无情,但天家有情,京郊布施本是为了解陇右灾民的燃眉之急,却不想有别有用心者鸠占鹊巢,冒领灾粮。”
“眼下,掺了砂石尘土的粥是难下咽,但能果腹。
弃者自去,愿者留下。”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我敛住紧张的心绪,镇定地开口。
你们所咽下的每一粒米,都是京城百姓辛苦劳作的成果,他们帮衬你们是仁义。
投桃报李,所有领过救济粮的灾民都要登记在册,待休整几日恢复体力后,男子需加入京郊水渠的修建队伍,凭工领粥饭;女子需前往城南救济堂,帮助照顾鳏寡孤独。”
刚刚闹事的人中,本就有不少小偷小摸的惯犯,听到登记二字就闻风丧胆,脚底抹油跑了;剩下的一帮好吃懒做之辈,眼看着粥都不能喝了,又见太后默许我的行为,只好偃旗息鼓,也灰溜溜地蹿走了。
而真正饿到山穷水尽的饥民哪有力气往前挤,又
思。
有他在,那些不学无术的纨绔二代也不敢多看我一眼。
成年皇子需在宫外自设府邸,他不便经常入宫。
我便替他在寿康宫尽孝,更是花心思同宫里上下打点好关系,打听乾清宫的动静,以便他能更早掌握后宫中的风吹草动。
而宫外,他搜罗各地医方,为我调理身子。
只是裴远下的毒实在刁钻,宫里的御医瞧了好几轮,都只说脉象虚浮,似是天生不足之症。
可新药旧药喝了不少,见效甚微。
每到雨天,关节处就湿疼难忍,骨子里像有无数小虫在啃啮。
又是一个阴雨连绵的夜晚,我蜷缩在床榻边,疼得浑身冷汗连连。
我不想再惊动太后娘娘,强撑着站起身去吹熄灯芯,做好一夜无眠的的准备了。
彼时窗外突然想起节制的敲击声,“谁?”
我警惕地拿起剪刀,朝那边问道。
“是我。”
熟悉的声音响起,我松了口气,是宋含璋。
“好好的门你不走,非要爬窗,这是什么癖好?”
我打开窗户让他进来,但还是忍不住嘟囔道。
等到他走进,借着摇曳的烛光,我才看清他一路风尘仆仆的模样。
藏蓝色的素缎长袍上溅满了泥点,冠冕松动,几缕发丝不安分地垂散下来。
“夜闯女子闺房总归不好,但我回来的时候已经晚了,又见今夜雨势不减,怕你难熬,还是决定走一趟。”
他放下怀里抱着的药盅,略带歉意地看向我。
我突然想起来他今天本该是去城北驻军大营巡视的。
“那谢谢啊,不过三殿下,咱俩还需要避嫌吗?”
看着他一本正经的样子,我突然起了调戏他的坏心思。
“看样子是不疼了?
来喝药,快凉了。”
他看穿了我把戏,认命似得叹了口气,随后打开药盅,径自寻了一块干净的方帕,替我擦拭着额前的冷汗。
我匝了两口药,苦得眉头直拧在一起。
他看着我的样子,不住地开口问道,“你这病怎么这么久了也不见好?”
听到这话,我蓦地收起了刚刚嬉笑的神情。
“这不是病,当然医不好。”
是时候坦白了。
我抬起头,目光灼灼地望向宋含璋。
“这是毒。”
在他震惊的眼神中,我告诉了他裴家的秘密,以及我为什么会出现在京郊的粥棚。
但我隐瞒了杀上官妩的事。
我暂时不能确定,他知道我手里
那个肃杀的雨夜,我跪在娘身侧,任凭寒雨啃啮四肢百骸,哭到失声。
我忘不了裴远那天虚伪的眼泪。
忘不了那对母女混在前来吊唁的人群中,露出胜利者的骄态。
我替阿娘不值。
她本该是冲天涅槃的鸢鸟,却被活活困死在幽暗阴冷的半方宅院内。
和上官妩母女视线相对的瞬间,我止住了眼泪,迎上去,没有闪躲。
又侧身乜了一眼身旁入戏的裴远。
第一次,我感受到自己的眼睛里,升腾起灼热的杀意。
02我猜,裴远很快就会按捺不住。
等风头过了,以心疼孤女为名,低调迎娶上官妩进门,再找个理由,接回普济寺的裴柳,让她拜祠堂入族谱,名正言顺地唤他一声爹,他们一家人好团聚。
我娘黄土枯骨,外室却洞房花烛。
我偏不遂人愿。
阿娘头三七这天,那女人就自己送上了门。
裴远把我娘的排位安放在普济寺,僧人念着佛经日夜超度,不知是为了做戏,还是为了脱罪。
在我上香的时候,那外室刻意出现。
我定眼看了看她,钗金戴银,媚骨无双,一副温柔小意的模样。
她把我引到一间禅房里。
熟悉的甘松香扑面而来,那是裴远常用的香料。
在这之下,即使我未经人事,也不难察觉出,屋内一夜欢好的痕迹。
血倒涌上心头,我攥紧了手里的玉簪。
上官妩看似温柔地看着我,实则和她女儿一样,以退为进,妄想鸠占鹊巢,让我认贼作母,好一个佛面蛇心。
我装作驯良温吞的模样,手藏在袖中,拔开了玉簪上的机关,露出细长的锥刀,趁她背过身时,一把扎进她白皙的脖颈间,霎时间鲜血直喷,染红了床帷。
她强撑着一口气,不可置信地转过身来,那双漂亮的丹凤眼里填满了恐惧和不甘。
我一把推开她,居高临下地看着,很冷静地回答,“这把簪子是我十岁那年阿娘送的生辰礼,你是第一个开刃的人。”
我捻着幡布,一点一点,把我的簪刀擦干净,再重新合上,簪回发间。
等到裴远破门而入的时候,上官妩的尸身也凉透了。
而他进来的第一件事不是歇斯底里地要我以命偿命,也不是抱紧心上人哀嚎,而是转过身去,关紧禅房的门。
随后,我的父亲才目眦尽裂,怒不可遏地将我扇倒在地,连带
连这点事都摆不平,他不如趁早自己摘了乌纱帽。
04但我知道,裴远不会就此放过我。
脱离了他操控的女儿,必然是祸患。
更何况,我手里还握着足以让他永劫不复的密辛。
迟早有一天,他会不动声色地杀了我。
那日之后,他以养病为名,将我软禁在闺阁,日日送来的滋补汤实则是慢性毒药,整个裴府成了为我精心打造的坟茔,他要活活耗死我,再出演一出慈父哭女的戏码。
可我不会束手就擒。
要破局,就要往上爬。
走到众人眼前,才不会死得不明不白。
时逢秋收,却遇陇右旱灾,饥民流离辗转,逃难到京郊乞求食。
皇帝下诏,预备在京郊广设粥棚,连开三月,以赈荒灾,抚慰百姓。
而为展现天家宽仁,太后会在前三日亲临赈灾现场。
我摩挲着手中的玉佩,下定了决心。
这玉佩是阿娘年少时太后所赐。
阿娘幼时活泼,极招人喜欢,曾被太后接回京中养过一段时日。
临出宫时,娘娘赐下贴身玉佩以表恩宠。
对我而言,这份旧情,就是攥在手里的牌。
我算着自己的身体状况,裴远这些日子的慢毒,成为我逃离他的掌控的最后助力。
施粥当日,太后携后宫女眷临驾城南,走入民生。
我买通守门的小厮,从角门偷溜了出去。
正当我站在人群中,思忖着如何取得太后信任时,施粥的官员却遇到了麻烦。
不少游手好闲的地痞流氓混在队伍中,把脸涂黑了伪装成流民,冒领赈灾粮,还粗暴地推搡着老弱妇孺,霸占旁人的救命饭。
官员发现了这些混混,却没法制止,这些人分散四处,又刻意卖惨,制造冲突,让人防不胜防,搅得周围鸡犬不宁。
救济粮到不了真正需要的人手上,太后也急得攥紧眉头紧蹙。
混乱不堪之际,我顾不得礼数,径自绕过人群,撸起袖子,从后边的栏杆爬上布施台。
太后身边的侍卫最先发现我,几乎是电光石火间,冰冷的剑刃就已经贴到了我颈间,擦出细小的血丝。
我没有再往前走,而是后退一步,恭恭敬敬地跪下,朝太后盈盈一拜。
“娘娘,民女或有一法子。”
我直地对上太后疑惑的眼神,声音里不掺一丝颤抖。
“倒是有几分胆色。
丫头,你有几分把握?”
太后看似严肃,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