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释放了,张恒源知道是金知理的父亲帮了自己,对着金知理的父亲说:“伯父,我十分的感谢您,如果没有您的帮助,我可能就得一直呆在这个牢里了!”
金父接受张恒源的道谢后询问张恒源:“小伙子,你也年轻气盛,我能理解,不过怎么没看见你的亲人呢?”
张恒源低下头道:“我爹娘都没了,我爹被人拉去抽大烟抽没了,我从小就没见过我娘,他们说我娘是生我难产死的,我从小就住在我舅舅家,还好他们对我不错,舅母也待我如亲生儿子一般。”
回到家中,金母忙着为金知理准备热水,让她洗漱换衣。
金知理坐在床边,看着熟悉的房间,心中五味杂陈。
她知道,父母是爱她的,只是与她的理念不同。
或许,未来的路还很长,与父母的观念冲突也不会轻易消除,但她绝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她的心中已然燃起了为国家和理想奋斗的火焰。
6月5日,上海学生也开始了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直到11日,上海参加罢工的人数初步估计约6万到7万甚至更多,在举国上下的反帝浪潮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职务,并且中国代表团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得到了初步胜利。
这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青年学生作为先锋,工人阶级展现了强大力量。
陈独秀先生的《青年杂志》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在那进步思想的感召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金知理与张恒源毅然决然地一同加入,立志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贡献力量。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金知理偶然在街边的书摊发现了几本《新青年》杂志。
杂志封面虽已泛黄,却仿佛藏着无尽的力量。
他迫不及待地买下,飞奔去找张恒源。
两人如饥似渴地翻开杂志。
陈独秀先生犀利的文字、先进的思想,像一道光照进他们混沌的内心。
那些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对民主科学的倡导,让他们热血沸腾。
一篇篇文章读下来,他们时而为旧时代的腐朽而愤怒,时而为新思想的曙光而激动。
随着对《新青年》的深入研读,陈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