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最后积分只能换他们自营店券我笑着对屏幕说:“他们学会了模仿我们,却还是没改那颗赚钱的心。”
我把这些截图整理成一份PPT,直播间展示给所有人。
PPT最后一页写着:“别被同情洗脑,他们只是怕你继续清醒。”
弹幕直接刷爆:——“以为披了羊皮我们就不认识你了?”
——“这年头,连割韭菜都开始讲感情了?”
——“哥,你说往哪走,我们一起去。”
这时,有个新观众留言:——“他们都说你极端,说你煽动,说你反资本。”
我盯着这条弹幕,看了几秒。
然后一字一句地回:“我不极端,我只是站在他们不敢让你看的角度上,说了一句真话。”
“我没有要推翻谁,我只是想让大家拿回属于自己的生活。”
那一刻,全场安静了三秒。
然后,弹幕刷起来了:——“我们不反资本,我们反被资本反复利用。”
——“我不想再花钱买焦虑。”
——“我要把日子过回自己手里。”
当天深夜,有博主剪辑了我这段话配上视频,发到了多个平台。
视频最后一句话成了全网热评:“谢谢你的感情牌,但我们现在只谈规则。”
这条视频,24小时内突破三千万播放。
第二天,官方终于发了公告:“我们将慎重反思运营机制,尊重用户合理表达与节约理念。”
但没人再信。
因为大家都看明白了:不是你说几句“我们懂你”,就能让我们忘了你是怎么对待我们的。
这不是误会,也不是矛盾。
这是立场的不同。
我们要活得真实,他们只想让我们活得“好看你好,我是XX平台内容部主管,我们很希望与您展开合作。”
“您好,我们愿意为您的‘极限生活体系’提供全链路服务。”
“您代表的是一股新潮流,我们不希望错过。”
三天内,我收到了七份来自不同平台的邀约邮件,三封纸质快递,一份定制策划案PPT,甚至还有一张空白支票。
他们说:“您是当前最有号召力的个体之一,我们想和你一起讲好这个故事。”
可我知道,他们不是想讲故事。
他们,是想买下我这个“故事”。
策划案第一页写着:“您将成为新一代国民节约代表,我们为您定制直播间背景、品牌代言、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