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蒙娜丽莎林小满的其他类型小说《十七岁的温差蒙娜丽莎林小满后续+全文》,由网络作家“闵行的极北冰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气,“我问过辅导员,江南这边的学校也有交换生名额......”我盯着拍立得里的我们,她的头靠在我肩上,笑得像偷喝了蜂蜜的孩子。可现实的重量突然压下来——我的毕业设计课题在北航,她的教师资格证面试在江南,父母已经开始打听我留在北京的可能性,而她的辅导员正推荐她去重点中学实习。“小满,”我握住她冰凉的手,“我们一定要这样吗?像候鸟一样南北迁徙?”她的睫毛在眼下投出阴影,像道跨不过的坎。我突然想起高二那年,她在错题本上写的“距离产生的不是美,是温差”,此刻正变成现实的谶语。除夕夜,我们在各自的城市看同一轮月亮。她发来段视频:宿舍楼顶,她穿着我送的米色围巾,对着夜空比出小熊的手势——那是我们高中时的秘密暗号。视频最后,她轻声说:“周延,我害...
《十七岁的温差蒙娜丽莎林小满后续+全文》精彩片段
气,“我问过辅导员,江南这边的学校也有交换生名额......”我盯着拍立得里的我们,她的头靠在我肩上,笑得像偷喝了蜂蜜的孩子。
可现实的重量突然压下来——我的毕业设计课题在北航,她的教师资格证面试在江南,父母已经开始打听我留在北京的可能性,而她的辅导员正推荐她去重点中学实习。
“小满,”我握住她冰凉的手,“我们一定要这样吗?
像候鸟一样南北迁徙?”
她的睫毛在眼下投出阴影,像道跨不过的坎。
我突然想起高二那年,她在错题本上写的“距离产生的不是美,是温差”,此刻正变成现实的谶语。
除夕夜,我们在各自的城市看同一轮月亮。
她发来段视频:宿舍楼顶,她穿着我送的米色围巾,对着夜空比出小熊的手势——那是我们高中时的秘密暗号。
视频最后,她轻声说:“周延,我害怕重蹈覆辙,更害怕余生没有你。”
开学后收到她的信,夹着两张车票:北京到江南,江南到北京。
信纸上是她熟悉的蝇头小楷:“物理老师说,温差会产生对流,或许我们可以做彼此的风,让三十七度的爱,在南北之间形成永恒的环流。”
信纸边缘画着两只牵着手的小熊,一只戴着铃铛,一只拿着钢笔。
第十章 温差:一百度的沸点毕业典礼那天,我在礼堂后排看见她。
白色学士服衬得她格外单薄,却在看见我时眼睛发亮——像十七岁那年,我在她抽屉放了盒草莓橡皮擦。
“周延同学,”她晃着北航的录取通知书,“恭喜你成为我的校友。”
原来她偷偷申请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面试那天,她在简历里夹了张我们高中的合照,背面写着:“因为想离某个人的宇宙更近一点。”
九月的北京,我们在颐和园划船。
她把脚泡在水里,突然指着远处的佛香阁:“你记不记得,高三那年我们说过,要考去同一座城市,去看秋天的银杏?”
荷叶香混着她发间的皂角味,让我想起教室窗台的多肉植物,想起她为我抄的笔记里,每个重点符号旁都画着小太阳。
“其实我早就知道,”我握住她划桨的手,掌心的茧子蹭过她的指纹,“你数学卷子最后一题故意写错,只是想让我多给你讲十
第一章 初遇:三十七度的风九月的阳光把市一中的白墙晒得发烫,我站在新生报到处的队伍里,校服领口被汗水黏在锁骨上。
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带着少女身上特有的皂角香,抬眼就看见浅蓝色裙摆掠过余光——扎高马尾的女生正踮脚张望公告栏,发尾随着动作甩出漂亮的弧度。
小时的高铁去江南。
便利店的饭团换成了桂花糖糕,地铁报站声从京腔变成吴语,不变的是她在出站口等我时,永远穿着浅色系的衣服——像把十七岁的阳光,小心地揣在现实的褶皱里。
她带我去师范大学的琴房,说要补全那年没弹完的《卡农》。
琴键上还留着她贴的小贴纸,贝多芬头像旁画着戴铃铛的小熊。
“其实高三那年,”她的手指在琴键上悬停,“我偷偷报名了艺术特长生考试,却在复试前撕了准考证。”
琴音突然变得涩滞,“我怕爸妈说我不务正业,更怕你觉得我在逃避高考。”
我望着她发顶新长出的碎发,想起高考前夜她塞给我的纸条:“周延,我们去同一座城市好不好?”
当时的我正在解最后一道物理题,随手回了句“看分数”。
现在才明白,她攥着纸条在走廊站了半小时,直到纸角被冷汗洇出褶皱。
深秋的傍晚,我们在秦淮河畔散步。
她忽然从包里掏出个铁皮盒,里面装着高中三年的车票——从学校到她家的公交票,平安夜去看灯展的地铁票,还有张揉皱的游乐场门票,背面画着我们第一次约会时的简笔画。
“本来想毕业时烧掉的,”她用指尖抚平褶皱,“却总在整理旧物时又翻出来。”
河面上漂着许愿灯,她突然说:“周延,你知道吗?
分手后我去看过心理医生,他说我们的问题是‘温度差焦虑’——太害怕对方的温度改变,反而把自己冻成了冰。”
她的眼睛映着河灯,像碎掉的星星,“其实我早该告诉你,我喜欢你给我讲题时敲我额头的力度,喜欢你偷偷在我水杯上贴的便利贴,甚至喜欢你吵架时憋红的耳朵......”我吻她时,尝到了桂花糖的甜味,混着记忆里的草莓牛奶香。
她手腕上的红痕已经结痂,却在我触碰时轻轻颤抖——像十七岁那年,我第一次牵她的手,她指尖的温度从冰凉慢慢变成三十七度。
第九章 余温:零下十度的抉择寒假前的最后一次见面,她在校门口等我时抱着本《天体物理导论》。
“张学长说,”她把书递给我,封面上贴着我们毕业照的拍立得,“北京的研究所需要助理,你要不要试试?”
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某种破釜沉舟的勇
友吧。
握筷子的手在发抖——那是我们曾一起听过的曲子,平安夜在学校礼堂,她弹错第三个小节时,我在台下偷偷比了个加油的手势。
离开时路过琴房,透明玻璃映出她弹琴的侧影。
月光从百叶窗的缝隙漏进来,在她睫毛上织出银线,和三年前那个圣诞夜一模一样。
我听见琴键声突然卡顿,抬头看见她从琴凳上站起,手指按在泛白的琴键上,像触碰某种一碰就碎的回忆。
第六章 余温:零度的雪初雪降临北京那天,我在实验室改论文,手机突然弹出陈雨的消息:“林小满在医院,急性肠胃炎,你……要不要来?”
地铁在隧道里穿行时,我想起高二冬天,她发烧到39度还坚持上课,我偷偷把暖手宝塞进她抽屉,被班主任当场没收时她慌张的眼神。
病房里飘着消毒水的气味,她正靠在床头喝白粥,看见我时勺子碰在瓷碗上发出清脆的响。
“陈雨太夸张了,”她把床头垫高,毛衣领口露出输液管的胶带,“就吃坏肚子而已。”
可我注意到床头柜上摆着的保温杯,是我毕业时塞进她书包的那只,杯盖上的小熊贴纸已经褪成浅粉色。
“张学长呢?”
话出口才意识到语气太冲,她的睫毛颤了颤,低头搅着粥:“他在准备考研,我没告诉他。”
汤匙在瓷碗里转出细小的旋涡,像那年我们分手后,她在草稿纸上画的无数个同心圆。
输完液已是深夜,我送她回宿舍。
雪粒子打在便利店的玻璃上,她忽然停住脚步:“周延,你知道吗?
高考前那晚,我偷偷去教室,看见你在黑板上画了只戴铃铛的小熊,旁边写着‘林小满,加油’。”
她的声音被风雪揉碎,“其实我早就发现,你每天帮我整理的错题本,最后一页都藏着小画……”便利店暖黄的灯光下,她的眼睛亮得像落满雪花的星星。
我想起十七岁的平安夜,她在我掌心画过的小熊轮廓,想起分手后她留在我草稿本上的草莓印——原来有些秘密,早在时光里发了芽,只是我们都太倔强,不肯低头承认。
雪越下越大,她突然从兜里掏出个东西塞给我。
是枚银色的铃铛,和她当年缝在我手套上的那个一模一样:“在旧物市场看见的,想着……想着你可能喜欢。”
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