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伴随着的代价和牺牲。”
“你让我看到了我失去的东西,却没有让我看到,那些完美人生中,他们同样失去的东西。”
“比如,那个创业成功的林宇,他失去了安稳。”
“那个和苏晚晴在一起的林宇,他可能失去了某种自由或者其他的机遇。”
“那个尽孝的林宇,他失去了事业的黄金期。”
“没有哪个选择,是绝对正确的。”
“也没有哪个选择,是完全错误的。”
“人生,或许……本来就不是一道有标准答案的选择题。”
21个体认知模型发生变异。
超出数据库范畴。
正在重新评估个体状态……评估中……这一次,系统沉默了更长的时间。
回廊里的光带似乎停止了流动,陷入一种凝滞的状态。
我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但我感觉到,内心深处那块被悔恨反复碾压得坚硬冰冷的内核,似乎出现了一丝裂缝。
一种新的东西,正试图从里面生发出来。
不是快乐,也不是希望。
而是一种……理解。
对自身选择的理解。
对人生复杂性的理解。
甚至,对“遗憾”本身的理解。
22遗憾,或许并不是完全负面的东西。
它标记了我们爱过,渴望过,却最终未能抵达的地方。
它证明了我们曾经有过梦想,有过追求,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
如果一个人的一生,没有任何遗憾,那是否也意味着,他从未真正地投入过,从未真正地在乎过?
我的人生失败吗?
从世俗标准来看,是的,一败涂地。
但我经历过暗恋的酸涩。
我体会过对母亲的愧疚(即使是以如此痛苦的方式)。
我感受过对创业梦想的向往(即使最终被恐惧压倒)。
这些感受,这些挣扎,这些痛苦,连同那些微不足道的快乐瞬间,共同构成了那个独一无二的、真实的林宇。
即使这个林宇,最终的结局是在悔恨中死去,并被困在这个诡异的意识监狱里。
23“评估完成。
个体编号 K7398,林宇。
意识状态判定:进入存在性接受阶段。”
“此阶段特征:个体开始接纳自身选择的不可逆性及伴随的遗憾,并从中寻求个体存在的独特性意义。
悔恨值趋于稳定,但并未消失。”
“程序目标部分达成。
个体已完成对自身关键遗憾节点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