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顾鹤鸣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烈的争吵。
为了一个外人。
他看上去像站在有理的一面,愤怒地指责我。
只是他的道理我接受无能。
“她还是个小姑娘,你能不能不要疑神疑鬼的?”
我试图理智地也跟他讲理。
“她是二十岁的小姑娘,她不懂什么行为会引起误会?”
“晨陌,她从小地方来没你思想那么复杂。”
我立刻选择了闭嘴。
顾鹤鸣也是从小地方一步步走到现在的。
在市里有了稳定工作,近两年升职加薪。
他是那些同乡们常常挂在嘴上夸赞的荣耀和骄傲。
但我知道,他从未真正在这里得到过想要的认同感。
但这不是我的错,甚至于他曾说遇到我是上天给他的一次机会。
他是家里倾尽全力培养出来的大学生。
吃过很多的苦,但校园里的他从不妄自菲薄。
我在小康家庭长大,父母三十多岁才生下我,所以格外疼惜。
虽不是多富有,但退休的父母很痛快的说过。
“我们的养老自给自足,就算你不愿意结婚养你一辈子也饿不着你。”
所以,顾鹤鸣不是我父母称心的那一个。
只是拧不过我。
即便他有时无意中会说,“你这样的人……”但我没在意过。
成长环境的差异,存在即合理。
但为了孙晓晓,争吵中他那句话还是让我很受伤。
“我们这种人的难处,你连举手之劳都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