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需要这些。
从现在开始,他的世界里只剩下岩壁,和他自己。
右手轻轻抚上冰冷的岩面。
触感粗糙,带着细微的颗粒感,还有几处湿滑的水渍。
他闭上眼睛,感受着岩石的纹理,它的温度,它的“呼吸”。
这块岩壁他已经研究了整整一个月,利用无人机拍摄的高清照片和地质勘测报告,在脑海中模拟了上百次攀爬路线。
每一个抓手点,每一个脚踏点,每一处可能的风险,都像3D模型一样清晰地刻印在他的记忆深处。
“开始吧。”
他对自己说,也对阿飞,对耳机那头的苏雨,对直播间里所有关注着他的人说。
第一个动作。
右手五指张开,指尖精准地探入一道约两指宽的垂直裂缝。
这不是简单的“抓”,而是“卡”。
指关节微微弯曲,利用骨骼的杠杆力和指腹老茧与岩石间的摩擦力,将自己牢牢固定在岩壁上。
紧接着,左脚抬起,脚尖在一块只有拇指盖大小的微小凸起上找到支撑。
脚尖发力,身体重心向上提升。
同时,左手伸出,抓住头顶上方另一处棱角。
起!
他的身体像壁虎一样,流畅而优雅地离开了地面。
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每一个动作都精准、高效,充满了力量和控制的美感。
阿飞操控的无人机发出轻微的嗡鸣,缓缓升空,从侧面捕捉着程岩的身影。
在高达八百米的巨大岩壁映衬下,那个个渺小却又无比坚韧的黑点,正以一种惊人的稳定速度,向上、向上。
“心率82,呼吸频率18次/分钟,平稳。”
耳机里传来苏雨冷静清晰的声音。
她是团队新聘请的运动医疗顾问,也是程岩的老同学,国内顶尖的运动康复专家。
此刻,她正紧盯着监护仪器上的数据,每一个数字都牵动着她的神经。
“岩壁表面温度21摄氏度,湿度43%,风速2级,目前一切理想。”
程岩没有回应。
他的世界已经缩小到只有眼前几平方米的岩壁。
耳朵自动过滤掉了苏雨的声音、无人机的嗡鸣、崖底隐约传来的风声。
他的大脑像一台高速运转的超级计算机,不断分析着岩石的结构、计算着最佳的重心转移路线、调动着全身超过六百块肌肉协同工作。
攀登,尤其是徒手无保护攀登,不是蛮力对抗,而是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