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依旧以“鉴定”为主,但……不再仅仅是为了赚钱。
我开始尝试着……去发掘那些……虽然市场价值不高,但……承载着特殊情感和故事的“老物件”。
比如,一对在战火中失散的夫妻留下的定情信物。
比如,一个穷书生临终前,送给心爱姑娘的、自己亲手打磨的木簪。
比如,一个老兵,在战场上,用弹壳和碎布拼接成的、送给远方女儿的小玩具……我将它们……小心翼翼地修复好,然后……为它们寻找……真正懂得珍惜的有缘人。
或者……干脆就将它们留在店里,作为……非卖品。
静静地,听它们……讲述那些……比金钱更宝贵的……属于平凡人的,历史和温度。
静语斋经营理念转变:从“盈利”转向“传承与守护”内心平静度提升;能力反噬风险降低渐渐地,静语斋在京城古玩圈里,有了一个……很特别的名声。
人们说,静语斋的苏老板,眼光毒,脾气怪,不爱钱,只爱……有故事的东西。
有人不屑,有人好奇,也有人……开始真正地,尊重我。
我知道,这条路,或许……不会让我大富大贵。
但……它让我感到……踏实,和……心安。
这就够了。
12又是一个深秋。
窗外的老槐树,叶子再次落尽。
静语斋里,却……不再是当初那般冷清和落寞。
午后的阳光,透过干净的窗棂,洒在擦拭得一尘不染的博古架上,给那些沉静的“老伙计”们,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和我新调配的、安神静气的“素心香”的混合气息。
店里,难得地,有几位客人。
一位是白启明老先生,他现在是店里的常客,时不时会过来,和我探讨一些“望气观物”的心得,或者……干脆就坐在角落里,闭目养神,感受着这里的“气场”。
一位是秦老夫人,她偶尔也会过来坐坐,气色比以前好了很多,眉宇间的愁绪也淡去了不少。
她说,她喜欢这里的“清静”和“安宁”。
还有……几个真正对古玩感兴趣的年轻人,围着一个新收来的、据说是明代德化窑的观音像,低声讨论着。
我没有去打扰他们。
只是安静地坐在柜台后,手里……摩挲着一块……触手生温的、古朴的玉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