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上战推文 > 其他类型 > 股殇:一个"股神"的沉浮启示录结局+番外

股殇:一个"股神"的沉浮启示录结局+番外

今在心 著

其他类型连载

觉得下把能翻盘。”台下的王姐突然咳嗽起来,她座位上的帆布包,和当年清洁阿姨的那个款式一模一样。李常停顿了两秒,从口袋里摸出枚硬币:“止损就像抛硬币,错了就认,别想着用更多的错误弥补。”下课前,他展示了自己的实盘账户:余额12,765元,持仓三只ETF,备注栏写着“分散投资,永不追高”。有位大叔举手问:“你当年亏了多少?”教室里突然安静,李常摸了摸袖口的补丁:“亏掉了三套房子、一辆车,还有……”他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这里的傲慢。”王姐是在课后留下的。她往讲台上放了袋苹果,每个都擦得发亮:“小常,这是我老家种的,甜。”李常接过时,发现苹果堆里藏着张字条,上面是她儿子的婚礼请柬——日期定在2017年5月,正是上证指数重新站上3000点的...

主角:李常司徽   更新:2025-05-03 19:4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常司徽的其他类型小说《股殇:一个"股神"的沉浮启示录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今在心”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觉得下把能翻盘。”台下的王姐突然咳嗽起来,她座位上的帆布包,和当年清洁阿姨的那个款式一模一样。李常停顿了两秒,从口袋里摸出枚硬币:“止损就像抛硬币,错了就认,别想着用更多的错误弥补。”下课前,他展示了自己的实盘账户:余额12,765元,持仓三只ETF,备注栏写着“分散投资,永不追高”。有位大叔举手问:“你当年亏了多少?”教室里突然安静,李常摸了摸袖口的补丁:“亏掉了三套房子、一辆车,还有……”他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这里的傲慢。”王姐是在课后留下的。她往讲台上放了袋苹果,每个都擦得发亮:“小常,这是我老家种的,甜。”李常接过时,发现苹果堆里藏着张字条,上面是她儿子的婚礼请柬——日期定在2017年5月,正是上证指数重新站上3000点的...

《股殇:一个"股神"的沉浮启示录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觉得下把能翻盘。”

台下的王姐突然咳嗽起来,她座位上的帆布包,和当年清洁阿姨的那个款式一模一样。

李常停顿了两秒,从口袋里摸出枚硬币:“止损就像抛硬币,错了就认,别想着用更多的错误弥补。”

下课前,他展示了自己的实盘账户:余额12,765元,持仓三只ETF,备注栏写着“分散投资,永不追高”。

有位大叔举手问:“你当年亏了多少?”

教室里突然安静,李常摸了摸袖口的补丁:“亏掉了三套房子、一辆车,还有……”他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这里的傲慢。”

王姐是在课后留下的。

她往讲台上放了袋苹果,每个都擦得发亮:“小常,这是我老家种的,甜。”

李常接过时,发现苹果堆里藏着张字条,上面是她儿子的婚礼请柬——日期定在2017年5月,正是上证指数重新站上3000点的那个月。

第四章·终深秋的傍晚,李常的摊位前常围着听故事的人。

他会指着路灯下的影子说:“投资就像这影子,你追着它跑,永远摸不到;你站稳了,它自然跟着你。”

收摊时,他会把小黑板擦得干干净净,却在角落留道淡淡的K线痕迹——那是用粉笔灰画的“V”型反转,像道未愈合的伤疤,却也是重生的印记。

某天我路过夜市,看见他正在教一个年轻人看财报,手指划过“商誉减值”栏目:“这里就像地雷,得仔细排。”

年轻人笔记本上的“常氏投资笔记”五个字,写得比他当年工整百倍。

远处的写字楼亮起灯光,某块玻璃幕墙上的广告正在更换,从“股神带你飞”变成了“理性投资,敬畏市场”。

黄浦江的雾气漫过来,李常的身影在摊位前渐渐模糊,却比任何时候都更真实。

那些曾被资本泡沫吹胀的梦想,那些在杠杆绞索下崩塌的信仰,最终都沉淀成他讲台上的一句句箴言,夜市灯光里的一声声叮嘱。

原来真正的重建,从来不是在废墟上盖新楼,而是学会在裂缝里种出带刺的玫瑰——每片花瓣都写着“敬畏”,每根花刺都刻着“教训”。

终章:穿过K线的永恒潮汐2025年清明,我站在浦东滨江步道,江风带着潮气扑来,远处的环球金融中心38楼正在更
涨的时候乘风破浪,退潮了就搁浅在滩涂。”

没人注意到,财务总监正躲在洗手间给常进发消息:“杠杆账户追加保证金的通知已经第七次了,他把客户的过桥资金都押进去了。”

镜子里,总监领带歪在锁骨处,衬衫领口洇着汗渍,那是他凌晨三点帮李常伪造审计报告时留下的痕迹。

第二节:杠杆的绞索当夜的暴雨来得毫无征兆。

李常的宝马740Li刚停进写字楼地下车库,后挡风玻璃就“砰”地炸开——红色油漆混着碎玻璃渣流成血河,“还我血汗钱”五个大字歪扭地趴在车身上,像道永远无法修复的止损线。

他蹲下身捡起半块砖头,指尖触到粗糙的棱角,忽然想起三年前在客户楼下苦等三小时的那个冬夜,手里攥着的也是这样一块砖头,用来垫住被冻住的车门。

凌晨三点的电话是催命符。

“常总,沪深300股指期货跌停了,您的账户……”经纪人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李常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强制平仓”弹窗,1:5的杠杆像把生锈的绞索,正一寸寸勒紧咽喉。

办公室里,那幅《奔马图》不知何时被震落,画框玻璃碎成蜘蛛网状,裂痕恰好穿过马首,让奔腾的骏马看起来像在流血。

他疯狂翻找备用资金时,抽屉里掉出一叠泛黄的车票——那是刚工作时往返客户公司的地铁票,最便宜的一张只要3元。

现在这些纸片被扫进垃圾桶,和过期的贵宾厅邀请函、作废的信用证堆在一起,像极了他即将归零的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清算时刻第一个上门的是清洁阿姨。

她没敢坐真皮沙发,只蹲在地毯边缘,手里的帆布包反复打开又合上:“常经理,我儿子等着这钱做手术……”帆布包里露出半截诊断书,“急性白血病”的字样刺得李常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想摸出手机联系助理打款,却发现所有银行卡都已被冻结,微信余额只剩27.3元——那是昨天买矿泉水剩下的。

接下来的两周,办公室变成了菜市场。

有人摔碎了全自动磨豆机,咖啡豆滚落在地,被讨债者踩成深褐色的粉末;有人拆走了Herman Miller转椅,留下四个突兀的轮印在地毯上;最残忍的是某客户搬走了保险柜
OE多少”。

最荒诞的是月度例会上,李常把K线图和销售报表并列投影,严肃地说:“客户转化率就像MACD金叉,要抓住放量突破的临界点。”

总监们纷纷点头,笔记本上“金叉=签单”的公式被画了重点。

<第三节:年会的魔幻现实主义那年的公司年会成了资本荒诞剧的巅峰。

李常压轴出场时,背景音乐是《野蜂飞舞》,聚光灯下,他脖子上挂着串由20枚比特币模型串成的项链,每枚都刻着他的英文名缩写。

当主持人喊出“年度最佳财富导师”,董事长亲自为他戴上镶钻勋章,勋章背面刻着“点石成金”——那是从某客户的锦旗上抄来的。

酒过三巡,财务部王姐举着茅台来找我,眼影晕染得像K线图的布林带:“常哥,我把给女儿的留学费投了常总的基金,你说……”她的话被隔壁桌的喧哗打断,只见人事总监举着手机满场跑,屏幕上是刚抢到的“数字货币原始股”认购资格。

清洁阿姨凑过去看时,总监的LV包带勾住了她的工牌,露出里面塞着的三张信用卡,额度全被刷爆。

后半场变成了即兴投资论坛。

技术部的程序员现场演示“用爬虫抓取股吧情绪指数”,销售经理们争着分享“跟庄心得”,就连扫地机器人都被调侃为“智能止损系统”。

李常坐在主桌,任由不同部门的人过来敬酒,每杯酒下肚前,都会对着镜头比出“牛”的手势——他新注册的抖音号,粉丝数正在以每分钟200人的速度增长。

第四节:最后的郁金香数字货币推介会定在半岛酒店的钻石厅,邀请函印着“区块链革命·财富新纪元”,入场券要凭10万元资产证明兑换。

当全息投影的比特币符号在穹顶旋转,李常穿着银灰色西装走上悬浮舞台,袖扣是两枚真正的比特币——那是他用客户资金从海外平台购买的“信仰象征”。

“看这张图!”

激光笔扫过虚拟的K线图,“我们的‘常链币’采用跨链技术,预期年化收益300%,上交易所当天就能翻倍!”

台下传来倒吸冷气的声音,人事总监的手指在POS机上快速敲击,第三张信用卡的额度即将耗尽;清洁阿姨突然想起老家的金镯子,那是
各位股友,我是常进此刻我坐在书房临窗的胡桃木书桌前,2023年的第一场秋雨正顺着双层玻璃蜿蜒成细流,把窗外的梧桐叶洗得发亮。

案头的铜制台灯投下暖黄的光晕,在《证券分析》的烫金封面上流淌,与电脑屏幕右下角跳动的上证指数分时图形成奇妙的光影对峙——3127.43点,这个数字像枚生锈的图钉,把记忆牢牢钉在十二年前那个燠热的夏天。

第一章:造神时代的狂欢2013年深秋的写字楼像座恒温玻璃温室,中央空调吐出的暖风里永远漂浮着打印机油墨与速溶咖啡的混合气息。

李常的工位在东南角,临窗的位置能看见黄浦江蜿蜒的轮廓——他总说这是“风水宝地”,仿佛江水流动的方向暗合着K线图的走势。

每天凌晨五点,键盘敲击声准时划破寂静,那急促的节奏像极了老式电报机,在空旷的办公区荡起回音。

清洁阿姨后来常说,这声音比她闹钟还准,“比金融街那帮老外还拼命”。

第一节:第一桶金的魔法拿下新能源车企年度订单的庆功宴设在浦东香格里拉,水晶灯在香槟塔上碎成无数光斑。

李常穿着剪裁得体的藏青西装,司徽别在胸口第二颗纽扣旁,致辞时声音里带着未褪的青涩:“客户信任的不是我,是我们对数据的死磕。”

没人料到,三个月后的晨会成了他另一重身份的起点。

当他在投影上切换掉销售报表,调出股票账户截图时,会议室的日光灯在他镜片上闪过两道白光——赣锋锂业的周K线如同陡峭的登山步道,单月收益率187%的红色数字像道闪电劈在幕布上。

十月的最后一个周四,茶水间的不锈钢台面还带着咖啡机的余温。

李常的iPhone6倒扣在台面上,边缘沾着未擦净的奶泡。

财务部王姐的星巴克纸杯倾斜时,深褐色的液体先洇湿了“浮动盈利:+37,258.60”的数字,像极了K线图上的阴线。

实习生小林举着手机的手在发抖,镜头里的屏幕因为对焦不稳而模糊,却精准捕捉到李常指尖划过屏幕时,腕间新换的卡地亚手链在晨光里闪过的微光。

那条朋友圈配文“大神带我飞”下,半小时内集齐86个赞,其中包括三位副总
裁。

第二节:光环的裂变资本的虹吸效应比季风更迅猛。

李常的工位在两周内完成“升级”:宜家转椅换成了Herman Miller人体工学款,桌面摆上了全自动磨豆机,咖啡豆的香气取代了往日的速溶咖啡味。

停车场的二手速腾消失后,取而代之的是挂着沪A牌照的宝马740Li,车钥匙总在午餐时被随意丢在餐桌上,金属logo在瓷盘边压出浅痕。

最具象征意义的是那面白墙——六张销售冠军奖状被小心摘下,取而代之的是幅裱着胡桃木框的徐悲鸿《奔马图》复制品,马首朝向他办公椅的方向,仿佛随时准备踏碎K线图上的阻力位。

“老常,你这笔记本记的都是客户资料吧?”

某天午休,李常晃着刚拆封的百达翡丽表盒,表带在阳光下泛着鳄鱼皮的光泽,“我现在看研报,都是用投行送来的定制版iPad。”

他指节敲了敲自己的太阳穴,“脑子得装宏观数据,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交给助理就行。”

我合上手头翻旧的《证券分析》,看着他腕间的表链在键盘上投下细碎阴影——那串数字足够买下他曾奉为圭臬的客户资料里,所有中小客户一年的订单总和。

第三节:信徒的诞生茶水间的偶遇渐渐变成朝圣。

每天下午三点,李常的工位周围会围起半圈人,有人捧着笔记本记录他随口提到的“MACD金叉买点”,有人举着手机偷录他分析政策新闻的片段。

市场部的小陈把李常推荐的股票设成手机壁纸,客服部的张姐在工位贴满“常氏选股三原则”的便签。

最狂热的当属前台小吴,她注册了新微信号,头像换成李常某次路演的照片,朋友圈里每条状态都以“常总曾说”开头,直到被行政警告才悻悻删去。

资本的神话需要具象化的图腾。

当李常穿着Brioni西装出现在行业沙龙,镁光灯下的身影被财经媒体形容为“新生代价值投资者”,尽管他从未完整读过一本投资经典。

某晚加班,我看见他对着镜子练习演讲手势,西装袖口滑落,露出小臂上新纹的牛头图案——那是他自选股里某券商APP的logo。

窗外的陆家嘴灯火通明,写字楼玻璃幕墙上的光带交织成巨大的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