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上战推文 > 其他类型 > 乐舒赵稳婆李大燕后续+全文

乐舒赵稳婆李大燕后续+全文

嘉小月 著

其他类型连载

,或许能套出来。”大哥点头同意,“对,我跟三哥去最安全,你们去了,要是被他们认出来,那就麻烦了。”他俩这一去三月有余。每隔半个月他们会寄信一封,道明最新的情况。他俩先是扮作卖杂货的货郎去了李家沟,因为价格便宜,很是受欢迎。去了李家沟两次,就跟不少人搭上话。我那爹娘和阿奶也在内。听说我那弟弟如今是个混世魔王,六七岁的年龄,长得却是又壮又高,不知道的以为是十一二岁的孩子。他说话常常污言秽语,手脚也不干净。大哥和孙老三去了两次李家沟,就被他盯上了。他偷拿东西被抓个正着,大哥却不生气,直言道东西送给他了,说他长得像自家弟弟。阿奶一听,这个高兴,跟大哥他俩更亲近了几分。后来大哥经意说起当年蝗灾,说自己家也是没粮了,无奈把两个妹妹卖了,一个卖作...

主角:赵稳婆李大燕   更新:2025-03-01 21:1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稳婆李大燕的其他类型小说《乐舒赵稳婆李大燕后续+全文》,由网络作家“嘉小月”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或许能套出来。”大哥点头同意,“对,我跟三哥去最安全,你们去了,要是被他们认出来,那就麻烦了。”他俩这一去三月有余。每隔半个月他们会寄信一封,道明最新的情况。他俩先是扮作卖杂货的货郎去了李家沟,因为价格便宜,很是受欢迎。去了李家沟两次,就跟不少人搭上话。我那爹娘和阿奶也在内。听说我那弟弟如今是个混世魔王,六七岁的年龄,长得却是又壮又高,不知道的以为是十一二岁的孩子。他说话常常污言秽语,手脚也不干净。大哥和孙老三去了两次李家沟,就被他盯上了。他偷拿东西被抓个正着,大哥却不生气,直言道东西送给他了,说他长得像自家弟弟。阿奶一听,这个高兴,跟大哥他俩更亲近了几分。后来大哥经意说起当年蝗灾,说自己家也是没粮了,无奈把两个妹妹卖了,一个卖作...

《乐舒赵稳婆李大燕后续+全文》精彩片段

,或许能套出来。”

大哥点头同意,“对,我跟三哥去最安全,你们去了,要是被他们认出来,那就麻烦了。”

他俩这一去三月有余。

每隔半个月他们会寄信一封,道明最新的情况。

他俩先是扮作卖杂货的货郎去了李家沟,因为价格便宜,很是受欢迎。

去了李家沟两次,就跟不少人搭上话。

我那爹娘和阿奶也在内。

听说我那弟弟如今是个混世魔王,六七岁的年龄,长得却是又壮又高,不知道的以为是十一二岁的孩子。

他说话常常污言秽语,手脚也不干净。

大哥和孙老三去了两次李家沟,就被他盯上了。

他偷拿东西被抓个正着,大哥却不生气,直言道东西送给他了,说他长得像自家弟弟。

阿奶一听,这个高兴,跟大哥他俩更亲近了几分。

后来大哥经意说起当年蝗灾,说自己家也是没粮了,无奈把两个妹妹卖了,一个卖作丫鬟,可惜没两年死了。

另一个卖去一户人家作妾,他那妹妹长得漂亮,那家老爷也宠她,如今每月能拿回二两银子呢。

阿奶一听这个,又是羡慕又是气愤。

情绪一上来,把她当初卖孙女的事说了个干净。

“大哥说,三姐和四姐,还有七妹都是被卖到河县。”

乐宁读着信,她最近有跟着里正儿媳妇认字,信上的字她已全部识得。

“他们现在已经出发去河县了。

三姐被卖给那天仙酒楼老板的女儿作丫鬟,四姐年纪小些,卖给一个王姓的商户,给他孙女作玩伴。

七妹是卖给一对无法生育的夫妻。”

我和大姐听了,沉默半晌。

良久,我才开口道,“七妹当年不过一岁,小孩子忘性大,只怕到如今早已将那两人认作亲生爹娘,若她过得好,那对夫妻对她好,那就罢了,就不必带她回来了。

再让大哥给那家人些银子,算是谢谢他们了。”

大姐点头,眼底有泪花闪现。

“三姐和四姐作丫鬟都是有卖身契被捏在主家的,要想赎回,就看主家愿不愿意了……”就在这样的担忧下,心焦的等了半个月,终于大哥又来了一封信。

因为害怕阿奶生疑,所以那对夫妻的住址并没有打听得很详细,只说是男人姓吴,河县东街卖馄饨的。

他们赶去河县东街,果然找到一家卖馄饨的,馄饨摊子生意不错,一
我娘一连生了七个女儿,怀上第八胎时找了村子里的赵稳婆看肚子,生怕这一胎又是女儿。

赵稳婆九十四了,睁着一双浑浊的眼睛在我娘快八个月的肚子上瞧了又瞧,皮包骨的手探入衣摆内摸了摸鼓起的肚子,又把了脉,这才对着我奶咧嘴一笑,露出几颗稀疏的牙齿,说这胎一准得男。

我爹高兴得差点蹦起来,我奶听了这话也笑得合不拢嘴,将预先准备的封红拿给了赵稳婆。

我们姐妹七人在一旁看着,年纪稍大的大姐二姐三姐三人已是能懂事的,内心五味杂陈,满脸苦涩。

七妹最小,才一岁,被大姐抱着,笑着在拍手。

我那时不懂,为何大姐二姐三姐都不笑,大姐眼里甚至有眼泪,只是她怕爹看见,扫了爹的兴,偷偷拿袖子擦了。

赵稳婆当所有人的面拆开封红,瞧见里面不过几十个铜板,当场变了脸色,哼了一声把铜板放进怀里。

“我老婆子给人办事向来都是一两银子,看在都是一个村子的老熟人了,我就不跟你们计较了,剩下的钱你们拿两只鸡过来也就抵了。”

这话一出,我爹娘和我奶臊红了脸,我奶讪讪的不敢多言语,只冲着赵稳婆讨好的笑,“这五十文已经是家里所有的钱了,那两只鸡还能下蛋,得……留着,好歹翠红做月子也能吃上点补身子的……”话还没说完,赵稳婆眉毛一挑,声音也变得尖利起来,“李大燕,我已经好几年没接这差事了,这可是你们求了我好几个月我才给看的!

你不出去打听打听,我从前都收人多少银子,怎么?

你们五十文就想打发我不成?”

她声音越说越大,引得左右邻居纷纷出门围在这院子门口,垫着脚往屋里瞧。

见人越来越多,我奶丢不开脸,只得答应了。

当天下午就把鸡送去了赵稳婆家。

家里最后的财产如今就剩这住的四间茅草屋了,爹娘愁眉不展,阿奶也坐床上叹气。

我们姐妹七人不敢进去触霉头,怕爹发起脾气来打我们,都在屋外面找地方坐着。

好一会了,听见屋内我爹才开口,“船到桥头自然直,再不久就秋收了,这阵子就叫几个女娃子多挖点野菜将就着些。”

我娘能说什么呢,只能点点头答应着。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我娘怀胎九个月时
栈后院。

说书先生不愿告诉我他的名字,只让我叫他云先生。

这日我照例问他战场跟朝廷的事,他唉声叹气,说又被占了一城。

我心里一咯噔,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那七皇子不是人啊!

竟派人截了支援的粮草,这没吃饱哪有力气打仗,这粮草是二皇子妃娘家好容易凑的,听说前头那个叫啥来着……好像是镇国将军手下一个副将,守的那个什么南洲城被蛮子给困住了,已经快半月了吧……”说到这,他似想起什么,手里的扇子一收,“我记得一月前,哲悟那小子写的信里说他就在南洲城,那这……”我慌了神,脑中一片空白,呆呆地回了后院。

我在房里坐着直到天黑,六丫忙完客栈的活,她端着饭菜回房放在我身旁的桌子上。

“姐姐……”我眨眨眼,泪水不停地往外涌。

“六丫……六丫,怎么办啊,哥他……会不会回不来了?”

我和六丫抱在一起哭,满心绝望。

我和六丫担忧不已,浑浑噩噩地过了一个月。

这天我和六丫擦着客栈大堂的桌子,云先生跑进客栈,我一见他这般急切,赶紧迎上去,问是不是有新的消息了。

他满脸喜色,扇子打开猛扇几下又合上,“我收到消息,镇国将军醒了!”

我不敢相信,和六丫一人一边拉着他的袖子反复问了好几遍。

“是真的!”

他咧嘴笑着,“镇国将军已经带着粮草和援军赶去南洲城了,南洲城有救了。”

我落下泪来,跟六丫两个人又哭又笑,“太好了……太好了……哲悟这小子命硬着呢,会活着的。”

“会的……会的……一定……”再收到大哥的信时,已经是七个月后了。

他说镇国将军英勇善战,又把蛮子打得屁滚尿流,但这次不是签降书那么简单,是要把蛮子的领地完全纳入大厉,从此边关太平。

他还说不日将班师回朝,大约三个月后就能回来。

信是一个月前寄出的,也就是说还有两个月他就能回来了。

我和六丫盘算着手里的银子,这三年多的工钱加上哲悟哥临走时得的银子,一共有近八两的银子。

我打算等大哥回来,就去租个小院,大哥十七了,也该娶媳妇了,院子还得租个大点的。

或者就给大哥租一个就行,我带着六丫就住在客栈后院
花的花期过去,生意便停了。

银子算下来,统共十五两银子有余。

去县里买了些麻布回来,打算做棉衣棉被,乐宁这丫头有耐性,跟着于婶子学做衣裳,给我们三人一人做了一套,针脚细密,大小也合身。

我和大哥试着新衣裳,笑得合不拢嘴,不住地夸乐宁。

夸得她微微扬起下巴,脸上满是傲娇神色。

看着这样的乐宁,我欣慰不少。

乐宁跟在于婶子身边,性子变了很多。

许是因为小时候的经历,她从小不大爱说话,一开口就支支吾吾,声音也小。

在李家沟时,她胆子就小,不敢看人,爹和阿奶打骂人时,她就缩在墙角捂着耳朵浑身发抖。

后来我们跟着大哥要饭,她也是在一旁不敢说话,见着稍微高大些的人,更是躲着。

在客栈时倒好些,虽然也只是默默地做自己的事,但有客人问话,她也能答上几句。

如今更好了,跟了于婶子一段时间,她开朗了不少,有时村里一些多舌妇人说于婶子坏话,叫她听见了,她敢红着脸大声维护于婶子,与那些人争辩几句。

不过吵是吵不过那些人的,她的脸皮哪有那般厚。

她说不过就回来告状,我在时,就找我跟她一起再找那妇人骂回去,我不在时,她就找于婶子。

乐宁做针线活也有天赋,她跟我说想跟孙里正的老伴学绣花,绣了帕子也能拿去卖钱。

我自然支持,带她去县城买了各式绣线和布料。

回转时,村口围着几个妇人在那说闲话。

“这孙老三可亏了,我看那姑娘浑身血呼啦的,这看大夫估计就不少钱……他多少钱买的?”

“二两吧……何止啊,二两四钱银子!”

孙老三是村里的猎户,好像已经三十岁了,他父母早逝,全家就剩他一个,所以当年朝廷才没把他抓去从军。

听这话,孙老三是买了个媳妇回来。

我没当回事,把乐宁送去了孙里正那。

里正老伴年轻时就是县城里绣坊的绣娘,后来嫁给孙里正,就来了桂花村。

回到家时,大哥正好挑水回来。

看着大哥,我想起孙老三买媳妇的事。

大哥都十九快二十了,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娶上媳妇。

现在家里也存了些银子,聘礼应当是够的。

不知道大哥有没有心仪的姑娘……我轻轻叹了口气,有些愁。


,蝗虫来了。

这时还没秋收,地里庄稼都还没长好。

蝗虫过境,寸草不生。

村里的人用尽了办法,也只保下不到一亩田的粮食,这还是整个村里所有加起来的总数。

大家都瘫在田里哭,好些个老人跪在地里哭着给老天爷磕头。

我娘就是在这个时候早产了。

因为这次蝗灾,我们家颗粒无收,我娘情绪一上来,羊水破了。

生了两天两夜,得了一个五斤七两的男孩。

我爹又是高兴又是发愁,抱着孩子又哭又笑。

怎么不愁?

家里银钱没有一文,原就是盼着秋收那点粮食,如今什么也没了。

阿奶见不惯他这样,骂道,“愁啥,家里七个赔钱货,还愁没饭吃。”

我爹一听,眼睛一亮,忧愁散去,嘿嘿地笑起来。

我娘躺在床上沉默无言,把头别到一边。

于是大姐和二姐第二天就被阿奶带到县城去,再也没回来。

那年,大姐和二姐一个十三岁,一个十二岁。

阿奶回来后在村里到处说说那两个丫头有福气,被两家大户人家看上,收去做了小妾,往后就是吃香喝辣。

村里人正为粮食发愁,听了这话,不少人带了家里的女娃子去县城,有回不来的,有哭哭啼啼被带回来的。

可惜就算被带回来也待不长,她们会很快就被嫁出去,换一笔彩礼钱。

村里的里正也天天往县城跑,总盼着朝廷能发些救济粮下来,可一趟趟的失望而归。

村里人也渐渐对朝廷不抱希望,先是卖女儿,后来饿狠了,男娃也卖。

朝廷不发粮食,卖粮食的商户借机涨价,陈米也卖到了一百二十文一斤。

为了买粮食,卖儿卖女的越来越多,能卖到的银钱也越来越低。

阿奶把十岁的三姐和六岁的四姐带去了更远的地方,半月后才回家,带回来二两银子和二十斤陈米。

日子越来越难熬了,冬日来临,山林萧条,连野菜也没得多少了。

村里死了很多人,开始易子而食。

有人带了自家三岁的女娃上门来,想换了七妹去,阿奶犹豫再三,没答应。

那人劝她,你家老七才一岁,也没啥肉,要养大那得吃多少粮食,我这个已经三岁了,你或是卖了或是拿去……也划算不是?

阿奶冷笑一声,不搭那人的话,把人轰了出去,然后关紧院门。

临到过年时,朝廷终于有了消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