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上战推文 > 其他类型 > 巷口里的晨光糖糖林小满后续+全文

巷口里的晨光糖糖林小满后续+全文

城曦 著

其他类型连载

画猫的照片,“我们想做成联名款,您看行吗?”林小满摸着帆布包上的刺绣,针脚是她亲手补的,忽然想起母亲说的“手艺要让人看见才算活过”。陈师傅在旁边轻轻点头,指尖划过糖糖的发梢:“糖糖的小爪子,该让更多人看见呀。”深夜打烊后,缝纫机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林小满对着设计稿发愁,袖口的尺寸总差半厘米,陈师傅端着热牛奶进来,看见她皱眉的样子,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画满了糖糖日常的涂鸦——蹲着喂猫的、踮脚够顶针的、在缝纫铺午睡的,每幅旁边都标着“糖糖的小世界”。“你看,”他指着幅糖糖抱着顶针睡觉的画,“把这个做成刺绣贴,缝在书包上肯定受欢迎。”林小满忽然发现,他的笔记本里夹着张泛黄的纸,是她去年冬天写的修补单,边角处糖糖画了个歪扭的笑脸...

主角:糖糖林小满   更新:2025-04-12 18:0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糖糖林小满的其他类型小说《巷口里的晨光糖糖林小满后续+全文》,由网络作家“城曦”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画猫的照片,“我们想做成联名款,您看行吗?”林小满摸着帆布包上的刺绣,针脚是她亲手补的,忽然想起母亲说的“手艺要让人看见才算活过”。陈师傅在旁边轻轻点头,指尖划过糖糖的发梢:“糖糖的小爪子,该让更多人看见呀。”深夜打烊后,缝纫机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林小满对着设计稿发愁,袖口的尺寸总差半厘米,陈师傅端着热牛奶进来,看见她皱眉的样子,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画满了糖糖日常的涂鸦——蹲着喂猫的、踮脚够顶针的、在缝纫铺午睡的,每幅旁边都标着“糖糖的小世界”。“你看,”他指着幅糖糖抱着顶针睡觉的画,“把这个做成刺绣贴,缝在书包上肯定受欢迎。”林小满忽然发现,他的笔记本里夹着张泛黄的纸,是她去年冬天写的修补单,边角处糖糖画了个歪扭的笑脸...

《巷口里的晨光糖糖林小满后续+全文》精彩片段

画猫的照片,“我们想做成联名款,您看行吗?”

林小满摸着帆布包上的刺绣,针脚是她亲手补的,忽然想起母亲说的“手艺要让人看见才算活过”。

陈师傅在旁边轻轻点头,指尖划过糖糖的发梢:“糖糖的小爪子,该让更多人看见呀。”

深夜打烊后,缝纫机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林小满对着设计稿发愁,袖口的尺寸总差半厘米,陈师傅端着热牛奶进来,看见她皱眉的样子,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画满了糖糖日常的涂鸦——蹲着喂猫的、踮脚够顶针的、在缝纫铺午睡的,每幅旁边都标着“糖糖的小世界”。

“你看,”他指着幅糖糖抱着顶针睡觉的画,“把这个做成刺绣贴,缝在书包上肯定受欢迎。”

林小满忽然发现,他的笔记本里夹着张泛黄的纸,是她去年冬天写的修补单,边角处糖糖画了个歪扭的笑脸。

缝纫机的皮带轮在转动,光影落在他们交叠的手背上,像段未说出口的告白。

梅雨季的缝纫铺格外热闹,文创订单像雨点般打来,林小满不得不把折叠桌搬到门口。

糖糖趴在陈师傅的自行车后座,跟着他去五金店买木架,车筐里装着给“巷口公主”的新窝——用旧校服改的,里面塞着糖糖掉的乳牙当“护身符”。

“林姐,这批帆布包的肩带要加固。”

实习的小徒弟举着半成品,针脚歪得像喝醉的蚂蚁。

林小满刚要示范,陈师傅已蹲在地上,用修水管的扳手当镇纸,帮她固定布料:“我妈说过,缝纫和修管道一样,都得找对经纬线。”

他说话时,袖口的白漆蹭到布料上,却意外形成了独特的云朵图案。

深夜对账时,林小满发现收入比预期多了两成,订单备注里总有人写“喜欢袖口的小蒲公英顶针图案让我想起奶奶”。

她摸着抽屉里的新旧顶针,忽然听见窗外传来雨声,陈师傅的自行车停在路灯下,车把上挂着给她买的姜茶,塑料袋上贴着糖糖画的小雨伞。

陈师傅的母亲从老家来了,拎着满满一篮咸蛋,见到林小满就往她手里塞艾草香囊:“老陈家的顶针该传给会过日子的人了。”

老人摸着缝纫机的雕花,忽然红了眼眶:“这机器和我当年的那台一模一样,小满啊,你比
纸箱碰撞的声响在楼道里回荡,林小满蹲下身替女儿系好运动鞋带,五岁的糖糖正把脸贴在贴满“易碎”标签的纸箱上,鼻尖在牛皮纸上压出个红印。

“妈妈,里面是奶奶的缝纫机吗?”

小女孩的手指戳着纸箱缝隙,露出里面的金属部件,阳光从楼梯间的窗户斜切进来,在她发梢镀了层金边。

搬家公司的师傅扛着最后一个衣柜下楼时,林小满听见身后传来钥匙转动的声音。

穿藏青色工装的男人正往门框上贴对联,见她望过来,笑着打招呼:“新搬来的吧?

我住302,姓陈,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吱声。”

他胸前的工牌写着“市政维修”,袖口沾着点白漆,像落了片未化的春雪。

糖糖突然挣脱她的手,蹲在墙角逗一只三花流浪猫。

小猫的尾巴缺了半截,见人靠近便竖起耳朵,却没逃走。

“糖糖别碰,猫咪会挠人。”

林小满话音未落,陈师傅已从口袋里掏出个火腿肠,撕开封口递过去:“这是‘巷口公主’,每天都在这儿等投喂。”

小猫叼走火腿肠的瞬间,糖糖咯咯笑出声,笑声像串落在青石板上的风铃。

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公告栏前,林小满盯着“商铺招租”的告示,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帆布包上的补丁——那是用母亲的旧围裙改的。

玻璃门内,穿红马甲的社区主任正对着电话大声说话:“三楼那间库房?

就给新来的林女士吧,她会缝纫,正好补补咱们巷口的便民缺口。”

缝纫机搬进库房的那天,糖糖在水泥地上画满歪扭的小裙子。

林小满插上电源,老旧的蝴蝶牌机器发出“嗒嗒”声,突然想起母亲临终前说的话:“这台机器能缝补万物,包括日子。”

她试着踩下踏板,针脚在帆布上走出直线,阳光从气窗照进来,在转动的皮带轮上投下光斑,像极了记忆中母亲鬓角的白发。

陈师傅来送修水管时,看见墙上挂着的儿童罩衣,领口处绣着小小的三花图案:“这手艺比得上老字号裁缝铺了。”

他摸着缝纫机的木质机壳,突然指着抽屉里的顶针:“我妈也有个这样的,后来给我妹做嫁妆了。”

林小满没说话,只是把顶针往掌心收了收,金属表面的凹痕还留着母亲的温度。

巷口的梧桐树下,林小满
一起扛缝纫机,一起接订单,一起听糖糖半夜踢被子。”

户口本打印出来的瞬间,糖糖抢过来看,指着“陈糖糖”的名字咯咯笑:“现在我们三个的名字,都在同一张纸上啦!”

陈师傅的手轻轻覆在她们交叠的手背上,体温透过初春的薄衫传来,像台永远温暖的缝纫机,在时光里“嗒嗒”地走着。

惊蛰那天,巷口的梧桐树冒出新芽,“巷口公主”的窝里多了三只小猫,糖糖蹲在旁边数胡须,陈师傅在给猫窝加装防雨棚。

林小满坐在缝纫机前,给新出生的小生命缝小毯子,针脚间绣着小小的顶针和戒指图案。

社区主任送来新的招牌,“小满缝纫铺”旁边,终于加上了“陈记”两个小字。

阳光穿过窗棂,照在墙上的全家福上——糖糖挂在陈师傅脖子上,林小满手里拿着顶针,三个人的笑容比春天的阳光还要明亮。

缝纫机的皮带轮转动着,卷着新的布料,也卷着新的日子。

林小满摸着无名指上的戒指,感觉母亲的顶针温度与陈师傅的戒指温度,在时光里慢慢融合。

原来,最好的缝补不是掩盖裂痕,而是让新的温暖,沿着裂痕生长,最终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网住所有的风雨与寒凉。

巷口的风送来孩子们的笑声,糖糖正在教团团认识“顶针”和“戒指”的区别,陈师傅蹲在旁边当听众,偶尔插句话:“顶针是妈妈的魔法,戒指是爸爸的承诺。”

梧桐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这个平凡却温暖的故事,轻轻鼓掌。


支起了第一个修补摊。

竹制的折叠桌上摆着各色线团,糖糖蹲在旁边给纽扣分类,把圆形的归成“太阳”,方形的归成“积木”。

穿花衬衫的王阿姨抱着条开线的真丝裙过来,手腕上的玉镯撞在缝纫机上:“闺女,这裙子是我结婚时做的,能补吗?”

林小满接过裙子,指尖触到腰间的暗纹——是手工绣的并蒂莲,针脚已有些松散。

她选了支最细的绣花针,穿入与原裙相近的米白色丝线,糖糖突然指着布料上的破洞:“像月亮缺了角!”

于是她在破洞周围绣了圈星星,针脚收束处特意顿出小尖,像母亲当年在她校服上绣名字时的独家印记。

收摊时,陈师傅骑着自行车经过,车筐里装着给“巷口公主”的猫粮:“今晚社区放露天电影,《城南旧事》,带糖糖来看吧。”

幕布挂在老槐树间,糖糖靠在林小满怀里打哈欠,陈师傅坐在旁边,悄悄往她们手里塞了包瓜子。

银幕上的英子在胡同里奔跑,巷口的风掀起糖糖的裙摆,林小满忽然发现,生活正在这些细碎的温暖里,慢慢缝补出裂痕。

梅雨季来得猝不及防,林小满在缝纫铺门口搭了个塑料棚,雨水顺着棚顶流成串,在地面砸出小水洼。

糖糖穿着雨靴在水洼里跳,突然滑倒在青石板上,膝盖磕出红肿。

林小满刚要去扶,陈师傅已撑着伞跑来,怀里抱着个铁盒:“我妈说用蒲公英煎水洗伤口好得快。”

缝纫机在雨声中显得格外清晰,林小满给糖糖缝了件防水罩衣,面料是客户送的旧帐篷布,袖口绣着三朵小蒲公英。

陈师傅坐在小板凳上帮她穿针,指尖不小心划过她的手背:“你这顶针该换了,边缘都磨薄了。”

他说话时,雨水正从塑料棚边缘滴落,在他工装裤上晕开深色的花。

深夜打烊时,林小满发现缝纫机抽屉里多了个小布袋,里面装着枚新顶针,银质的表面刻着简单的花纹。

布袋上系着张纸条,是糖糖的歪扭字迹:“陈叔叔说,妈妈的顶针要亮晶晶的。”

她摸着顶针的纹路,忽然想起上周陈师傅帮她修电灯时,梯子上掉下来的那枚旧顶针——原来他都看在眼里。

开学前的周末,缝纫铺来了位特殊的客人。

穿校服的男孩攥着书包带,校服袖口
猫窝顶,糖糖非要在里面塞张自己的照片:“这样‘巷口公主’就知道,这是糖糖的家。”

陈师傅看着她们母女忙碌,忽然说:“其实,我早就想给你们搭个‘家’。”

这句话像颗小火星,在林小满心里轻轻炸开。

她想起昨夜整理他的工具箱,发现底层藏着本相册,里面贴着糖糖从四岁到六岁的照片——原来他默默记录着她们的每个瞬间。

缝纫机的针脚突然歪了半寸,她低头掩饰发红的眼眶,却听见陈师傅在身后轻声说:“不着急,我可以等,等到你愿意把我的名字,缝进你们的户口本。”

社区组织的跨年晚会上,糖糖穿着林小满新做的蓬蓬裙,裙摆上绣着会发光的蒲公英,在舞台上像只小蝴蝶。

陈师傅坐在观众席,手里攥着个丝绒盒,里面是他跑了三家银匠铺定制的戒指——戒圈上刻着缝纫机的针脚纹路,旁边嵌着半枚旧顶针的碎片。

“下面有请林小满女士上台,展示她的‘巷口记忆’系列刺绣!”

主持人的声音响起,林小满抱着装裱好的刺绣走上台,画面上是青石板、梧桐树、缝纫机和三个手拉手的小人,角落绣着小小的顶针与戒指。

聚光灯下,她看见陈师傅的眼睛亮得像星子,忽然想起他说过:“你绣的不是图案,是我们的日子。”

晚会结束后,陈师傅把戒指塞进她手里,掌心的温度透过丝绒传来:“这是用你母亲的顶针融了一半做的,另一半我留着,等你愿意和我拼完整。”

糖糖不知何时凑过来,举着自己用橡皮泥捏的“结婚戒指”:“妈妈戴陈叔叔的,糖糖戴自己的!”

元宵节前的周末,林小满站在派出所的户籍室,手指捏着户口本微微发颤。

陈师傅穿着笔挺的深蓝色外套,袖口还留着点缝纫机油的痕迹——那是今早帮她修锁时蹭的。

糖糖趴在柜台上,把下巴搁在新办的身份证上,照片里的小辫子上别着朵菌丝做的蒲公英。

“林小满女士,您确定要添加陈建国先生为户主吗?”

户籍员的声音惊醒了她。

林小满抬头,看见陈师傅正紧张地搓着顶针,那个她去年送他的、刻着“平”字的银顶针。

忽然想起昨夜他在缝纫铺说的话:“我不要你做我的合伙人,我要做你的家人,和你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