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站台。”
1.钢琴与黑暗站台的灯光像是被刻意调暗的剧场。
林然跟着女孩下车时,皮鞋踩在地面上竟没有发出丝毫声响,仿佛整个空间都被裹进了隔音棉里。
站台中央孤零零地立着一架老式三角钢琴,琴盖上的漆面剥落成地图般的纹路,露出底下发黄的木质。
女孩的手指悬在琴键上方三厘米处,像在等待某个看不见的指挥落下节拍。
当第一个音符响起时,站台四周的黑暗突然蠕动起来,化作无数细小的黑影爬上墙壁,拼凑成一幅幅动态的画面——七岁生日:系着蝴蝶结的小女孩坐在插满蜡烛的蛋糕前,墙上的挂钟从18:00走到21:30,奶油凝结成蜡泪般的形状;中学毕业典礼:她捧着奖状站在空荡荡的礼堂,观众席的塑料椅在穿堂风中轻微摇晃;出租屋的深夜:电脑屏幕的蓝光照亮她啃着冷三明治的侧脸,窗外传来邻居全家团聚的笑声。
琴声越来越急,像一场无人聆听的暴雨。
林然发现自己的掌心不知何时变得冰凉——那些画面里的女孩始终戴着同一副表情:嘴角上扬的弧度精确到毫米,眼睛里却盛着一潭死水。
2.玩偶的真相“它叫阿白。”
女孩突然开口,琴声戛然而止。
她举起那只褪色的兔子玩偶,食指抚过它左耳上一块褐色的污渍,“十二岁那年,我用攒了三年的零花钱买下它,因为售货员说‘这兔子永远会对你笑’。”
玩偶的绒毛在站台灯光下泛着不自然的亮色。
当女孩拨开它后背的缝合线时,林然倒吸一口冷气——玩偶体内塞满了折叠的纸片,每一张都写满密密麻麻的字迹。
“2015年3月14日,妈妈第17次忘记家长会。”
“2018年冬至,一个人吃完了整盒速冻饺子。”
“2020年疫情封城,连续40天没和人说话。”
纸片边缘的锯齿状裂痕显示它们曾被反复撕碎又粘合。
女孩的声音轻得像羽毛:“后来我发现,把孤独写下来再塞进阿白身体里,心里就会好受一点。”
站台突然剧烈震动,钢琴自己奏响了一段肖邦的《雨滴前奏曲》。
墙壁上的画面切换成新的场景:女孩在凌晨三点的公司加班,办公桌上摆着两杯咖啡——其中一杯的杯沿留着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