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马小川郑阳的其他类型小说《有个长得太着急的舍友是什么体验马小川郑阳结局+番外小说》,由网络作家“眼睛红了”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一个努力想融入年轻人群体的“老干部”,但至少……有点大学生的样子了?我们信心满满地带着“改造”后的马小川,走进了下午的《大学英语》课堂。他穿着亮黄色的卫衣,背着可爱的皮卡丘书包,脸上努力挤出青春的笑容,坐到了教室中间的位置。果然,他一坐下,就吸引了全班的目光。前排那个马尾辫女生又回过头来,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惊喜地说道:“哇!马老师!您今天穿得好年轻啊!这身衣服真潮!”马小川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然后,当场石化,最后,缓缓地、绝望地趴在了桌子上。我们三个:“……”改造计划,宣告彻底失败。5.形象改造失败后,马小川彻底放弃了挣扎。他似乎认命了,或者说,是破罐子破摔了。他不再刻意回避别人的目光,也不再徒劳地解释自己的身份。当有人喊他“老师...
《有个长得太着急的舍友是什么体验马小川郑阳结局+番外小说》精彩片段
一个努力想融入年轻人群体的“老干部”,但至少……有点大学生的样子了?
我们信心满满地带着“改造”后的马小川,走进了下午的《大学英语》课堂。
他穿着亮黄色的卫衣,背着可爱的皮卡丘书包,脸上努力挤出青春的笑容,坐到了教室中间的位置。
果然,他一坐下,就吸引了全班的目光。
前排那个马尾辫女生又回过头来,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惊喜地说道:“哇!
马老师!
您今天穿得好年轻啊!
这身衣服真潮!”
马小川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然后,当场石化,最后,缓缓地、绝望地趴在了桌子上。
我们三个:“……”改造计划,宣告彻底失败。
5.形象改造失败后,马小川彻底放弃了挣扎。
他似乎认命了,或者说,是破罐子破摔了。
他不再刻意回避别人的目光,也不再徒劳地解释自己的身份。
当有人喊他“老师”时,他甚至会条件反射地答应一声“哎”。
我们都以为他会就此消沉下去,没想到,他却在一种微妙的平衡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期末考试临近,大家都在疯狂复习。
有一天,我们宿舍集体睡过头,眼看就要错过一门重要课程的考前划重点。
我们三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马小川却异常淡定。
他慢悠悠地穿好他那身“标配”的POLO衫和西裤,拿起公文包,对我们说:“你们赶紧去教室占座,我随后就到。”
我们不明所以,但还是火急火燎地冲向教学楼。
等我们刚在后排坐下,上课铃就响了。
老师走进教室,开始点名。
点到我们三个时,我们心虚地答“到”。
老师皱了皱眉,似乎在核对人数。
就在这时,教室后门被推开,马小川腋下夹着公文包,表情严肃地走了进来,径直走到讲台边,和授课老师低声交谈了句什么,还拍了拍老师的肩膀。
然后,他在全班同学(包括老师)敬畏的目光中,施施然走到我们旁边坐下,还对我们使了个眼色。
老师清了清嗓子,继续上课,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下课后,我们围住马小川:“马哥!
你刚才跟老师说什么了?”
马小川微微一笑,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表情:“没什么,就说我是隔壁院系的辅导员,过来旁听一下,顺便帮我
挣扎起来,我睡眼惺忪地去洗漱。
只有马小川,已经穿戴整齐地坐在桌前,手里捧着一本《高等数学(上册)》,表情严肃得像是在研究国家机密。
他今天的穿着依旧“老干部风”:纯色衬衫(扣子扣到最上面一颗),深蓝色休闲裤,脚上一双看起来能穿到退休的棕色皮鞋。
而我们三个,则是标准的大学新生打扮:T恤、牛仔裤、运动鞋,脸上洋溢着青春(和没睡醒)的气息。
走在去教学楼的路上,回头率百分之二百。
不断有学长学姐甚至同级新生侧目,然后对着马小川露出疑惑、探究,最后化为恍然大悟的表情。
“老师早!”
一个抱着书本匆匆跑过的女生,对着马小川鞠了一躬。
“马老师好!”
两个男生勾肩搭背地路过,也热情地打了声招呼。
马小川的嘴角抽搐着,第N+1次低声重复:“我不是老师……淡定,淡定,”我拍着他的肩膀,强忍着笑意,“气质,这叫成熟稳重的气质。”
王鑫在一旁憋笑憋得直抖:“马哥,要不你干脆认了吧,说不定以后考试还能给咱们划重点呢。”
林小北推了推眼镜,一本正经地分析:“根据我的观察,马哥这形象,非常符合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的设定。
建议以后直接走教师通道进出校门,还能免排队。”
马小川忍无可忍,一人给了一肘子。
好不容易挪进阶梯教室,里面已经坐了大半的人。
我们找了中间靠后的位置坐下。
马小川刚把他的公文包(是的,他上课也带公文包)放在桌子上,前排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就回过头来,小声翼翼地问:“老师,请问今天这节课会点名吗?
需要提前准备什么吗?”
马小川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年轻一点:“同学,我也是来上课的学生。”
女生的眼睛瞬间瞪得溜圆,像受惊的小鹿。
她的脸“腾”地一下红了,结结巴巴地道歉:“啊?
对、对不起!
我、我以为……”她飞快地转回去,和旁边的同伴低声交流着什么,还时不时偷偷回头瞄马小川,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
上课铃响了,一个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老教授抱着教案走了进来。
他扫视了一眼教室,目光在后排的马小川身上停留了几秒钟,
陪练。”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叹了口气:“小川,接受现实吧。
你就是……长得比较有深度,比较有内涵。”
那天晚上,马小川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
他坐在床上,抱着膝盖,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喃喃自语:“我是谁?
我在哪?
我为什么要来上大学?”
我们看着他这样,心里也不是滋味。
虽然平时拿他开玩笑,但毕竟是朝夕相处的室友。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我一拍大腿,“我们得帮帮小川!”
于是,415宿舍紧急召开了第一届“拯救马小川形象暨重返青春研讨会”。
会议由我主持,林小北负责理论分析,王鑫提供实践支持。
林小北首先发言:“根据我的观察,马哥被误认的主要原因在于穿着打扮过于成熟,缺乏大学生的青春活力。
解决方案:改变穿衣风格。
建议购入卫衣、连帽衫、牛仔裤、运动鞋等基础款单品。”
王鑫紧随其后:“其次是配饰问题。
公文包必须扔掉!
换成双肩背包。
我这里有珍藏版的动漫联名款背包,可以赞助给马哥,保证回头率,但方向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我总结陈词:“最重要的是内在气质和行为举止!
要融入集体!
要学会说年轻人的话!
比如‘yyds’、‘绝绝子’、‘emo了’……”马小川听得一脸茫然:“那是什么意思?”
“不重要!”
我大手一挥,“你只需要在合适的时机,面带微笑地说出来就行!”
于是,第二天,我们三个押着马小川,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学生形象改造计划”。
第一站:理发店。
我们勒令他放弃板寸,剪了个稍微带点刘海、看起来能年轻五岁(虽然效果甚微)的发型。
第二站:服装城。
我们强迫他脱下POLO衫和西裤,换上了我们精心挑选的亮色连帽卫衣、破洞牛仔裤和白色板鞋。
第三站:配饰店。
王鑫忍痛割爱,贡献出他心爱的皮卡丘联名款双肩包,强行塞给了马小川。
第四站:行为指导。
我苦口婆心地教他走路不要背着手,说话语速放快一点,脸上多点笑容(虽然他笑起来更像教导主任),以及熟练运用网络热词。
经过一上午的折腾,一个“崭新”的马小川诞生了。
虽然看起来还是有点违和,像是
1.我叫郑阳,拖着一个几乎比我还高的行李箱,站在传说中的“男生公寓3号楼”下面时,感觉心脏快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
九月的太阳毒得像后妈,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淌,浸湿了我的T恤。
这就是大学?
看起来……有点破。
就在我对着那几个斑驳的大字发呆,试图从里面看出点“知识殿堂”的气息时,一个低沉浑厚的男声在我身后响起:“同学,需要帮忙搬行李吗?”
我猛地回头,准备迎接热心学长或老师的关怀。
然后,我愣住了。
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看起来至少三十五岁的“大哥”。
板寸头,发际线顽强地抵抗着地心引力,但眼角那几道深刻的鱼尾纹出卖了他饱经风霜的年纪。
他穿着一件领子有点卷边的POLO衫,深色西裤,锃亮的黑皮鞋,腋下还夹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黑色公文包。
那姿态,那气场,活脱脱就是刚开完系里教学研讨会顺路过来视察迎新工作的领导。
我下意识地挺直腰板,脸上堆起最标准的学生式笑容:“谢谢老师!
不用麻烦您,我自己能行!”
“老师?”
他愣了一下,表情瞬间变得极其复杂,像是调色盘被打翻,最后定格在一种哭笑不得的无奈上,“那个……同学,我也是新生。”
“啊?”
我的大脑直接蓝屏重启。
他叹了口气,从腋下的公文包里——没错,是公文包里——掏出了一张皱巴巴的新生报到单,递到我面前,指着上面的照片和名字:“马小川,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班。
你看,跟你一个班。”
我凑近一看,报到单是真的,照片上的人……确实是他,虽然照片里的他看起来比现在还要再“成熟”一点点,眼神里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深邃(或者说是没睡醒?
)。
再看他手里,确实也拎着一个和我同款的、印着学校Logo的迎新资料袋。
只是他那身行头,实在太有迷惑性了。
“对不起对不起!”
我脸瞬间红到脖子根,感觉脚下的水泥地都要被我抠出三室一厅了,“我叫郑阳,也是计科一班的。
那个……马哥,你这……确实有点显成熟。”
我实在找不到更委婉的词了。
马小川摆了摆手,露出一丝饱经世故的苦笑:“没事,习惯了。
从高中开始就这样,
们宿舍这几个不成器的学生签个到。”
我们三个目瞪口呆。
还有一次,学校食堂推出了限时供应的特色菜,只在教师窗口售卖。
王鑫馋得直流口水,但学生根本买不到。
马小川得知后,二话不说,换上他的“战袍”,拿着我们凑的钱,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向教师窗口。
几分钟后,他端着满满一大份香气扑鼻的特色菜回来了,身后是食堂阿姨热情挥别的身影和一句“马老师慢走,下次再来啊!”
我们三个吃得热泪盈眶,对马小川的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
甚至有一次,学生会又来查寝,我们宿舍因为有人用了违规电器,眼看就要被记过。
马小川临危不乱,主动迎上去,和查寝的学弟学妹们“亲切交谈”,从学校发展聊到学生工作,最后成功把他们“忽悠”瘸了,只做了口头警告就放过了我们。
事后,林小北感慨:“马哥,你这不去考公务员,或者去当销售,简直是屈才了!”
马小川摆摆手,深藏功与名:“没办法,生活所迫。
既然改变不了长相,那就只能好好利用它了。”
他甚至开始享受这种“特殊待遇”。
比如,去参加学校组织的讲座,他总能被安排到前排的“嘉宾席”;去图书馆,管理员会主动给他推荐“适合教师阅读的专业书籍”;就连偶尔想逃课,他只需要在教室门口晃一圈,假装是巡查的老师,就能制造“老师来了”的假象,掩护我们溜走。
渐渐地,大家似乎也习惯了马小川这种“老师以上,学生未满”的奇特存在。
误会还是时有发生,但更多的时候,变成了一种善意的调侃和只有我们自己才懂的梗。
大一的元旦晚会上,我们宿舍排练了一个小品,就叫《老师同学》。
马小川本色出演那个“长得太着急”的新生,我和林小北、王鑫扮演他那三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室友。
小品融合了高数课、食堂打饭、查寝等一系列真实事件,包袱不断,笑料百出,成了当晚最受欢迎的节目。
谢幕时,马小川拿着话筒,站在舞台中央,灯光打在他那张依旧“成熟”的脸上。
他看着台下笑得前仰后合的同学们,第一次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大家好,我是马小川,一个普通的大一新生。”
他顿了顿,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