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弱,还未长到能让人轻松盈握的粗细。
树节处的叶子蜷缩着,尚未完全舒展开来,在移植的过程中,根部的土壤自然地脱落,裸露出鲜嫩的根须。
陈翥伸出双手,轻柔地抚摸着它们的枝干,口中低声喃喃祈祷:“愿你们茁壮成长,早日成为挺拔的良木,纹理清晰美观,始终向着阳光奋力生长,永远不失挺拔之态。
愿你们的叶子翠绿欲滴,繁茂却不张扬,顺应季节的更迭变换,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
他并未停止倾诉,声音里饱含期待与向往:“终有一日,你们将华丽蜕变为一片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森林。
若你们生长得高大粗壮,便能在建筑之中担当起梁柱的重任,稳稳地支撑起屋宇的脊梁;即便身形相对较小,也能作为房舍不可或缺的柱子和椽子,守护着一方安宁;你们还能摇身一变,成为高雅的琴乐器具……”自此,陈翥便与泡桐树结下了不解之缘。
泡桐树以令人惊叹的速度蓬勃生长,陈翥也尽情感受着每一缕轻柔拂过的清风、每一道变幻灵动的光影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虽也追求超凡脱俗之境,却时常在入世与出世间踌躇徘徊,这般状态并非陈翥所向往的。
他更为倾心的,是一种源自心灵深处的宁静平和,一种能超脱外界纷扰、始终保持内心安定的纯粹境界。
陈翥所结交之人,皆为志同道合的文学同好。
他们一同沉浸在经典著作的世界里,深入研习古籍,孜孜不倦地追寻着先人的智慧之光。
陈翥时常热情邀约那些正直磊落的宾客,呼唤着心地纯善的挚友,齐聚于茂密的泡桐树荫下。
在这片清凉的天地间,众人或是品味诗歌的精妙韵味,探讨其蕴含的深远意境;或是剖析经典的深刻内涵,于思想的碰撞中,绽放出绚烂的火花。
陈翥的家乡铜陵,是泡桐树的重要产地,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他研究泡桐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凭借这一地域之便,他得以频繁地对泡桐树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深入透彻的研究。
在北方地区以及部分古书中,有着梧桐即泡桐的观点,陈翥亦持有此看法。
陈翥之所以撰写《桐谱》,源于他对泡桐这种植物深入骨髓的理解以及深厚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