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历史的边角料:北宋小人物志二无删减+无广告

第8章

发表时间: 2025-04-27
的情感。

在他心中,泡桐绝非寻常草木,而是蕴含着独特魅力与价值的存在。

陈翥满心期许,能够凭借手中之笔,轻轻揭开泡桐树那神秘的面纱,引领世人清晰地认识泡桐树,并合理地加以利用。

他的情感宛如一股深沉的潜流,悄无声息却又坚定不移地贯穿于对泡桐树的每一处记述之中。

正因如此,《桐谱》远非普通的植物志那般简单,它更象是一部承载着陈翥个人情感与不懈追求的心血之作。

在着手撰写《桐谱》的过程中,陈翥一方面旁征博引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致以崇高敬意;另一方面,又巧妙地将这些知识与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紧密融合。

他的笔触之中,既有对过往智慧的传承,又彰显出独立思考、不盲目迷信书本的果敢勇气。

陈翥并非仅仅局限于书斋之中的学者,更是一位活跃在山川田野间的探索者,他的足迹踏遍了每一寸可能生长泡桐树的土地。

他时常主动召集山中的老农,虔诚地拜访那些经验老到的林业师傅,以无比谦逊的态度向他们请教,全神贯注地聆听他们口中的宝贵智慧。

在与这些朴实无华的群众交流互动中,陈翥孜孜不倦地探寻种植泡桐树的秘诀,认真学习他们代代相传的生产经验,并将这些珍贵的知识详细记录、精心归纳、系统总结。

陈翥并未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山家的经验,而是敏锐地察觉到其中存在的片面性。

例如,山家们在修剪泡桐树时,往往习惯留下长长的桩子,他们坚信这样能够防止雨水灌入树干。

但陈翥经过仔细观察与深入思考后发现,这些看似起到保护作用的枯槁桩子,实际上却成为了引水灌损树干的元凶。

更为严重的是,桩子腐烂后形成的空穴,让树木遭受了更多的损害。

陈翥将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前人的智慧精华,以及群众的优秀经验精妙地融合在一起。

陈翥为自己取了两个别名,咸聱子和桐竹君,这两个名字宛如他内心深处立下的铮铮誓言,鲜明地展现出他投身于桐树种植与研究领域的坚定志向和矢志不渝的决心。

在无数个日夜的笔耕不辍与辛勤付出后,《桐谱》震撼问世。

这部著作约一万六千字,详细阐述了桐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