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后,他逐渐发现雕版工艺存在诸多缺点。
雕版印刷全靠工匠一笔一划地手工雕刻版面,过程极为繁琐,效率极为低下。
更为棘手的是,一旦雕版过程中出现哪怕一个极小的错误,比如刻错一个字,或是不小心多刻了一笔,整个版面便前功尽弃,只能作废重刻。
面对重重困难,毕昇并未退缩,而是日夜思索、反复尝试。
历经无数次挫折与失败,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堪称绝妙的办法——活字印刷。
在毕昇的构想中,倘若工人们刻字时出现错误,无需将整个书版报废,只需用单个字的印章替换掉印错之字即可。
这些单字能够灵活排列成书版,使用完毕后,还能将单字重新排列组合,形成全新的书版,极大地提高了印书的灵活性与效率。
在实践过程中,毕昇不断改进活字印刷技术。
起初,他采用木质活字,但发现木活字存在一些弊端,如印刷多次后容易变形,影响印刷品质。
经过一番研究与反复试验,毕昇将活字材质由木质改为胶泥材质。
胶泥制成的活字在烧硬之后,质地坚硬且稳定,便于排版,有效避免了木活字易变形的问题。
凭借着这项创新技术,毕昇毅然开设了自己的印书社,全力主打活字印刷业务。
经过不懈努力,农书终于成功印出。
那一刻,毕昇心中满是欣慰与自豪。
然而,好景不长。
奸商皮老板听闻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嗅到了其中潜在的巨大利益,便迫不及待地找到毕昇,妄图说服毕昇将活字印刷术为己所用,以谋取更多钱财。
毕昇深知皮老板的贪婪与自私,果断拒绝了他的无理请求。
皮老板恼羞成怒,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立即勾结王天书,四处散布谣言,污蔑活字印刷术是一种有辱斯文、违背传统的异端邪术。
在他们恶意操控下,舆论一边倒地谴责活字印刷术,使得毕昇的印书社生意一落千丈,陷入绝境。
不仅如此,王天书还利用自己的权势,强行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据为己有。
毕昇四处申诉无门,看着自己的心血被肆意践踏,满心的理想与抱负化为泡影,在这走投无路、孤立无援的绝境之中,怀着满腔的悲愤与不甘,毕昇纵身跳入江中,结束了自己坎坷而又充满传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