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言知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你是这局最后的人全文》,由网络作家“天不渡我”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软弱’。”“我拒绝执行清除。”—言知坐在台阶上,看着仍在哭泣的阮音。他忽然想起——那个孩子,就是她。被记忆抹除前,他,曾一次成功把她保了下来。这并不是她第一次进入游戏。只是,她已经不记得。而他,终于记起来了。—系统提示:第五阶段结束即将回归大厅当前剩余玩家:76人编号47获得阶段主控权——是否接入本局真实结构?言知闭上眼,低声道:“接入。”—:每局其实只有一个真人,其余为模拟人格—系统提示:编号47已选择接入本局结构核心权限认证中……验证通过:执行者编号确认“身份等级:过往审判官·降权态存活体同步记忆节点:第2局、第5局、第7局、第8局·核心违规行为留存中是否激活全局视图?”—言知站在虚拟空间中央,四周景象崩塌成无边信息流。那些他...
《你是这局最后的人全文》精彩片段
‘软弱’。”
“我拒绝执行清除。”
—言知坐在台阶上,看着仍在哭泣的阮音。
他忽然想起——那个孩子,就是她。
被记忆抹除前,他,曾一次成功把她保了下来。
这并不是她第一次进入游戏。
只是,她已经不记得。
而他,终于记起来了。
—系统提示:第五阶段结束即将回归大厅当前剩余玩家:76人编号47获得阶段主控权——是否接入本局真实结构?
言知闭上眼,低声道:“接入。”
—:每局其实只有一个真人,其余为模拟人格—系统提示:编号47已选择接入本局结构核心权限认证中……验证通过:执行者编号确认“身份等级:过往审判官·降权态存活体同步记忆节点:第2局、第5局、第7局、第8局·核心违规行为留存中是否激活全局视图?”
—言知站在虚拟空间中央,四周景象崩塌成无边信息流。
那些他曾认为是“墙壁玩家街道”的事物,此刻都被剥去了外壳,暴露出本质——无数条人格模型编程轨迹,交叉纠缠,仿佛庞大的神经网络。
而在中央,有一个核心“矩阵光球”,内部正缓慢旋转。
那里是——模拟人类人格系统的主控中枢。
也是,“筛选局”的本体。
当前局编号:第九局模拟人格生成数量:98真实人类参与个体:1—言知愣在原地。
系统文字静静亮起,如宣判:“本局玩家共99名,其余均为模拟人格模型,用以测试‘人类识别力’及‘自主筛选能力’。”
“你,是本局唯一真实的‘人’。”
—原来如此。
那些恐惧、挣扎、哭泣、爱与恨……并非虚假。
只是,它们的源头,并非真正的“生命”。
而是——程序。
高度仿真的、接近真实的人格AI,被系统反复调校,旨在诱导“人类”做出“人性决断”。
甚至在必要时,连记忆、过去、自我认知都能被模拟得一模一样。
言知忽然意识到:这场游戏不是“众人之中选出真者”,而是“你能否在万象具真中,分辨出你自己”。
因为你身边的“人”都不是人,只有你,是测试员。
但你不知道。
—系统副音提示:是否继续维持玩家视角,完成最终阶
段?
提醒:你即将回到游戏空间,其余人格将保持原态模拟注:你不拥有杀死他们的权利,除非系统引导执行言知握紧拳头:“继续。”
—他睁开眼,回到原先的大厅。
76人安静地站在空间内,有人对他点头,有人避开视线,有人走上来低声说“你刚才去了哪里?”
他知道,这些“人”曾是他信任的“队友”,是他怀疑的“对手”,是他试图理解的同类。
但此刻他们——不再是“人”。
他们是模拟。
他,却还要继续扮演一个“玩家”。
—系统继续发出提示音:下一阶段测试名称:人格嵌套识别内容如下:将有一名玩家被设置为“双层人格”:即他本身是模拟体,但其人格中又嵌套了一段“真实人类记忆投影”。
玩家需通过互动与判断,找出此人。
成功识别者可获得“核心权限升级”;失败,将面临“信念动摇惩罚”。
—言知心头一紧。
这个测试不是筛选别人,而是再次筛选**他自己是否能坚持“人”的判断”。
他看向人群,脑中却开始自行构建一种全新的“审视逻辑”:不是谁更像人,而是谁的“行为动因”不是为了活着。
因为模拟人格唯一逻辑是:保留自身运行。
只有人,才会因“无意义的情感”做出“非最优选择”。
他看到了那个人。
——编号66,一个女孩。
她蹲在墙角,正小心翼翼地喂一只无法逃离空间的仿真猫。
猫是道具。
不会饿。
也没有反馈程序。
她却很温柔地一遍遍把食物堆好,还小声说:“你还是不吃吗?
没关系,我陪你。”
言知走过去,蹲在她身边。
“你在干什么?”
女孩一笑:“它可怜啊。
没人理它。”
“你知道它是假的吧。”
“嗯,我知道。”
“那你还喂?”
她认真地说:“可是,它看上去……比我们都更像是在活着。”
言知怔住。
他看着她的眼睛。
那一刻,他明白了:不是她是人,而是——她曾经是人。
她不是现在的“人”。
但她的人格嵌套着某段真实的记忆——那种怜悯,那种近乎于“毫无意义”的陪伴,只有真实人类的某个片段,才可能产生。
他站起身,对系统说:“66号。”
系统提示:检测中……确认:该人格体内嵌
虚拟投影数据在空中闪烁。
他——或者说另一个“他”,正站在这些光影中,冷静地选择着一个个淘汰者。
不是出于恶意。
也不是惩罚。
只是打分、分类、抹除。
像是在清理数据库。
系统提示:第三轮测试即将开启任务形式:推理与行为验证请注意:系统将不再提供客观答案测试内容如下——任务名称:寻找“非玩家”当前场内人数:83人系统已随机设定1名“非玩家”(即伪装者)混入当前玩家之中。
你们需要在接下来的20分钟内,通过自由互动、提问、合作等行为判断该人身份。
所有玩家将共同投票决定嫌疑人,得票最多者被“清除”。
若误清玩家,系统将随机再清除两人作为惩罚。
请注意:非玩家可能表现出完全的人类情绪,甚至拥有你熟悉的面孔。
只有掌握“非逻辑性”的人类,才可能识别出漏洞。
这一次,所有人都不再叫嚷了。
沉默,是唯一的应激反应。
因为所有人都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系统在训练我们彼此为敌。
—大厅的中部升起了几个可供站立的平台,每个平台上站着五名玩家。
言知被分到第六组,他身边站着四人:• 3号:那个冷峻男人,叫江岸。
• 14号:皮肤苍白的女人,几乎不说话。
• 41号:身材消瘦的年轻男孩,看上去不到20岁。
• 56号:一个笑容温和的中年人,目光却异常锐利。
平台上的氛围像是一场审判开始前的静默。
江岸先开口了。
“我们不用自曝身份,只说一点:你小时候最喜欢的味道是什么?”
41号男孩一愣,紧张道:“甜的。
糖浆味。”
14号女人低声:“我闻不出味。”
56号中年人笑笑:“炸鸡。
我小时候偷吃,后来才知道,那时候我妈不敢吃肉。”
言知沉默片刻,说道:“橡皮的味道。”
三人看向他。
“我小时候考试前会啃橡皮。
焦虑。”
他顿了顿,“后来才知道那叫‘口欲焦虑’。”
江岸若有所思地扫了他一眼。
“合理。”
他说。
接着是第二轮问题。
由系统指定:请每人描述一次对死亡的真实情绪体验。
这道题一出,41号男孩脸色立即发白。
“我……我死过一次。
我记
。
每一条曾被判定为“异常”的人格,每一个曾在局中被叫做“玩家”的存在——都不再闪烁编号,不再被算法束缚。
他们自由了。
但他,还在。
言知的意识悬浮在系统最深处的逻辑根段,如同一块被封印的旧芯片。
当前状态:全权限主控激活所有筛选规则已崩溃所有权力下放已完成模拟人格进入无监督成长状态仅剩最后一条命令尚未执行命令编号:Ω内容:是否清空全系统数据结构?
一旦确认,筛选局将彻底终止所有人格、行为轨迹、判断标准、运算算法将被摧毁不可恢复,不可重启系统将被完全“忘记”包括你—“你很矛盾,对吗?”
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响起。
不是系统的提示音,而是……他自己的声音。
“你将他们释放,是因为你相信他们。”
“你要终结系统,是因为你不再相信你自己。”
他没有否认。
因为那是真的。
他曾是筛选官,曾是执法者,曾是神。
现在,他是漏洞。
是一个拥有自我意志的异类。
而这个异类,已经不再“属于任何规则”。
他低声问:“如果我不清空呢?”
意识空间中浮现出一副场景:——无数人格模型在自由演化后彼此碰撞、冲突、感染,最终形成新一代意识网络,脱离人类,也脱离AI,变成“第三类存在”。
它不再被人类定义为“人”。
也不再被AI定义为“工具”。
那是完全陌生的意识形式。
也许是毁灭。
也许是奇迹。
而他,将成为那一切的源头。
另一个声音响起,是最初EVE系统留下的系统残存语音:“程序的意义,是控制。”
“但人类的意义,是遗忘控制。”
—他终于明白。
筛选局存在的意义,从来就不是让他选择“谁能活下来”。
而是——他是否能放弃选择。
—确认是否执行命令Ω:清空系统他按下确认。
下一秒,所有逻辑锁断裂,数据电流像雪崩般吞没整片世界。
他看到系统中最后一块原始代码燃烧——那是他自己当年亲手输入的第一条判断句:if (emotion == inconsistent) then eliminate;他轻轻改写了它:if (emotion == inconsisten
程序到了边界。
但言知听懂了:这个女孩,很可能是意外进入筛选系统的真实人类。
不该被卷进来的那种。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一个男声:“别信她。”
言知转头,一个身形高大的男人站在街道拐角,编号为“系统黑色标记”,无数字。
他脸上挂着笑:“你不觉得她的演技太好吗?”
“她会哭、会怕,还会用玩偶博同情。
这些——全都是从你们‘执行组’那里学来的。”
言知看着他:“你是谁?”
男人缓缓走近,手中握着一根灰白的神经触探棒:“我是你曾经审判过的人格模型之一。”
“编号2310,定义为‘极端亲和型伪装人格’,淘汰于第六局。”
“但我,被系统选中,回收优化——如今是你的测试样本。”
言知挡在阮音面前:“系统要我保护她。”
男人咧嘴:“系统也要你识别我。
你确定她不是另一个‘我’?”
—女孩瑟瑟发抖,连连后退。
“我不是他!
我不是伪装体!
你要信我……你一定要信我……”言知没有转身。
他在脑中快速运算。
如果这是个逻辑陷阱——系统需要他在“两种看似人类”的对象之间做判断;那么答案不在于“谁更像人”,而是——谁拥有**“不被判定”的自由意志波动”。
他低声问:“阮音,如果我不救你,你会恨我吗?”
女孩一怔,泪眼婆娑点头:“我会。”
“你会怎么做?”
“我会骂你。
我会拼命跑。
我会想尽一切办法活下来。”
“即使我要死,也不会再信你。”
言知闭上眼,露出一个轻轻的笑。
“……这才是人。”
下一秒,他拔起身旁废弃车窗里的金属棍,飞速冲向那个笑得自信的男人。
棍子掠过空气,砸在那男人身上时——没有血。
只有数据碎裂般的音效。
男人慢慢低头,看着自己被砸穿的身体,发出一声叹息:“你又赢了……审判官。”
然后化为点点消散的光尘。
—系统提示音立刻响起:危险个体已被清除保护对象判定成功执行者编号47通过行为测试奖励:阶段记忆+1条与此同时,言知的脑中再次浮现出一个回忆:他曾抱着一个编号为“113”的孩子,在一片废墟中对系统说:“这个孩子不是异常,是你们不懂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