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土陈的其他类型小说《我的二零一七全文》,由网络作家“陌上锦”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马步鱼,鲻鱼肉不那么细腻,有股子土腥味,头尾粗细相差无几,鳞片粗大,长相不太讨喜,钓上来的这种鱼常送人居多。而海鲋则是黑加吉鱼的港城方言,小却味道鲜美,巴掌大小,时常熬做鱼汤。而马步鱼则是后背开口,去骨去脏,海水洗净。拌糖和少许盐渍好,平铺在网上晾晒,风干后收好,待烧烤时食用,味道一绝。近年来港城每到夏日夜晚,烧烤如火如荼,已成为一种文化。而马步鱼干作为其中一个主要品种现身其中,深受人们喜爱。蜢子虾,桃花虾相继出获,若能得蜢子虾是极好的,这种虾子小且又柔弱无骨,入口无杂质,十分鲜美。是做虾酱最好的原料。若无蜢子虾,桃花虾也可,拣净杂物用小磨磨得细细的。若没有石磨,打碎机也勉强可用,但打的不那般细腻。在家里做的那一点总是有限,做法也相...
《我的二零一七全文》精彩片段
马步鱼,鲻鱼肉不那么细腻,有股子土腥味,头尾粗细相差无几,鳞片粗大,长相不太讨喜,钓上来的这种鱼常送人居多。
而海鲋则是黑加吉鱼的港城方言,小却味道鲜美,巴掌大小,时常熬做鱼汤。
而马步鱼则是后背开口,去骨去脏,海水洗净。
拌糖和少许盐渍好,平铺在网上晾晒,风干后收好,待烧烤时食用,味道一绝。
近年来港城每到夏日夜晚,烧烤如火如荼,已成为一种文化。
而马步鱼干作为其中一个主要品种现身其中,深受人们喜爱。
蜢子虾,桃花虾相继出获,若能得蜢子虾是极好的,这种虾子小且又柔弱无骨,入口无杂质,十分鲜美。
是做虾酱最好的原料。
若无蜢子虾,桃花虾也可,拣净杂物用小磨磨得细细的。
若没有石磨,打碎机也勉强可用,但打的不那般细腻。
在家里做的那一点总是有限,做法也相对简单,撒入大粒盐,盛到玻璃瓶中,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自然发酵。
每天搅拌一次,半月之后便可食用。
而有的家里会依据口味喜好放入葱末、姜末拌好,食之更有味觉上的层次。
红彤彤的虾酱,蒸好之后就着金黄的片片,一口下去霎时天上人间。
在我看来,虾酱与萝卜块、豆腐是极配的,少时炖萝卜,萝卜煸炒倒入水之后,舀一勺虾酱,炖到萝卜软烂入味;豆腐须用手掰成大块,炖的感觉才最正宗,人都说“千滚豆腐赛御厨”,久炖入味的豆腐入口即化,粉红粉红的像春日的一抹樱花粉,吃在嘴里,鲜味在舌尖流连,堪称一绝。
后来到了港城,有海边长大的大姐告诉我:虾酱与梅豆同炒也很对味,我便试着做了,确实名不虚传,而炖茄子或许是我未得其精妙,总觉得少点什么。
今夏和海边的大姐们一同劳作,她们教我做菜豆炖花蛤,茄子炖花蛤来吃。
匪夷所思,但他们极力推荐,便将信将疑地炖来吃了,的确鲜美,切上一个红椒之后,十分下下饭,好吃到飞起。
威海有个客户,告诉我他们那里会用蒜薹炖黄花,土豆炖鲅鱼,简直一次次打开我认知世界的大门。
有个同事是石岛的,家也靠着海,给我说:她最爱吃的是茼蒿炖刀鱼。
除了土豆炖鲅鱼之外,另外的两品我试着
的时候,我们举家搬去了姥姥村儿,和大姨、六姨做了邻居。
大姨的菜式花样颇多,虽是物质不丰的年代,却变着法的做出可口美味的东西。
我喜欢她做的花生辣酱,很香微辣,令人口齿心生津,回味无穷而又欲罢不能。
后来家中变故,我同大姨与姥姥这边断了联系,20多年过去了,我始终想起疼爱我的大姨,以及岁月里留下的滋味印象。
后来恢复了联系,大姐代我问了一下制作方法,是把黄豆、花生泡好后同煮,放入辣椒调味,然后在石磨上碾细,即可一碗美味,穿越重重时光回到从前。
十二月十八日物质短缺那些年,好像渍菜、干菜,咸酱总是占据餐桌的主要地位,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虾酱是靠海人家的指望,市场经济作用,流通到内地。
但那时候还没有如今这么方便,算是稀罕物品,即便如此,善于精打细算的主妇也是决计不会像如今一样,舍得赔上个鸡蛋来炒。
给它最高的礼遇,也莫过于切上翠绿的葱花,配着火红的辣椒,滴上两滴花生油,然后放锅里蒸个十几分钟便好。
早年的食物很诚实,没有乱七八糟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吃的是天然、自然和健康,红彤彤的虾酱,格外有海风的味道,海风的味道里仿佛还夹杂着阳光。
热气腾腾里是家里人的笑脸,和我对海那种深深的向往。
大人们虾酱总是就玉米饼子,金黄的饼子配上红红的虾酱,那刚从地里拔出来的大葱,眉清目秀,令人食指大动。
十二月二十日“少年情怀总是诗,情怀是诗总少年”。
港城金秋,对于食蟹总是津津乐道,也素有“秋风响,蟹脚痒”的说法,而我从小也听老人说过:“豆黄兔子麦黄鳖,八月蟹子顶盖儿肥”。
活蟹鲜美,滋味妙不可言,从古到今,美食家都无一例外地描写过螃蟹之美,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味觉上,都将这种美描写得淋漓尽致。
少时曾居住在姨妈家,姨妈是中专的老师,学生遍布各地。
记得一名姓王的女生,送过几只肥美的渍梭子蟹,在那个年代,宛若碗口大的螃蟹,煞是夺人眼球,当然味道也是极好的,咸而鲜。
雪白晶莹的肉勾人食欲,那种海与烟火碰撞出的味道令人惊艳,食
,清洌而勾人。
那种滋味是食后不会忘,久久惦念的。
30年过去,我忆起那时的时光,总觉得十分留恋。
后来才明白,我爱的,不是那时的味道,而是那个味道的创造者——母亲。
十二月二十二日在记忆里,我是吃过酱烧大葱根的,就是葱的根须,很多年来一直没能明白为什么要吃它,总把它归结为穷。
母亲早逝,缘由已不可知。
时至今日,我欲提笔书写过往,才到网上查找大葱根有何功效,母亲略通医理,或许这是一味中药。
果然百度页面上赫然地写着:散风寒,消炎杀菌,预防感冒。
母亲的用心,我竟晚了30多年才知道,一时间百感交集,泪如雨下。
仍记得那粗瓷的青花瓷碗里盛满了红彤彤的农家大酱,里面拌着油和葱须,颜色勾人食欲,闻之令人垂涎。
少时张狂,谁懂时间匆忙?
<一味的任性,母亲那深沉的爱,恣意挥霍,当时只道是寻常。
母亲在极品平淡的日子里,给了我生活的智慧,而这些,都是伴我前行的财富与勇气。
十二月二十四日椿在初春里总身携异香,让自己茁壮的身躯格外有吸引力。
对于我,这种吸引是极致的,看到那一扎一扎整码好的椿芽,总是迈不动脚步。
我食椿的启蒙者正是母亲,自小,便在春日同母亲一起做渍香椿。
人间四月天,一年中最美的时候,菜园最南面的那两株椿树相约抽芽,绿油油的叶子,粗粗的梗,以一种“看起来就美味”的姿态亮相了。
头茬香椿不必长太大,吃的不是长大的叶子而是春芽。
登高用手掰了,整齐的码在篮子里,回到家来清水洗净,晾干水气,撒上细盐揉好放起。
“揉好”通常是指细盐融化、椿渗出汁液为宜。
食前有一个醒椿的过程,揉好不马上食用,而是静置数日。
待颜色变深,香味渐浓之时便取来食用。
食用的方法视主食而定,若是做面条,从坛中取出醒好的香椿,在板上细细的剁好,吃的时候拌到面条上,异香扑鼻,令人食欲大动,十分下饭。
若主食是馒头片片,则另有吃法,从坛中取出放在瓷碗中直接食用是最平常,也最简单,是乡下人家里家户户的吃法。
而母亲却换着法子吃这“身负异禀”的食
好吃的给我,然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黄瓜渍菜了。
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吃过,只感觉是无上的美味。
后来也吃到过别人做的,但终究敌不过翠红的手艺,在宿舍那些年,她每到时节,会捎几罐给我吃,而正是这种美味,解开了我无数的伤感和落寞。
老黄瓜入秋才多,先切条拌盐,然后晾干,熬制汤料放凉拌好。
自己有家之后,向翠红讨要了配方,照方制作,果然十分美味。
后又因过咸而改进了工艺,愈加可口,现在每年到了时节,我都会做上一盆,除了自己食用以外,还会分给朋友、同事,广受好评。
而我也在做渍菜的路上,越走越远。
母亲做酱油菜时,总会放香菜根,所以我对于菜根有着很特别的感情,以至于以后的日子我自己做渍菜的时候,也总会洗白粗壮的菜根放入。
住宿舍无法开火起灶,但对于菜根却有着断不了的念想,荠菜根、苦菜根自然也是我的最爱,但他们只能沾大酱,虽然香甜,却总感觉少点儿什么。
食堂的组长和我算是朋友,我有什么要求,只要不是太过分,都会尽量满足我。
而我的要求也很简单,就是把每天西芹切下来不要的根给我留一些。
这在她的眼里都不是事,所以想要的时候,愿望从不会落空。
待收到之后,清洗干净一切四开。
西芹的根粗大、肥壮,在洗的时候就心生欢喜。
切开的西芹撒上细盐,搁置一会儿,杀出的水倒掉,再拌入香油,干辣椒,醋,砂糖和味极鲜,真的十分美味。
这道菜陪伴我走过了无数寂寞的时光,我总在冷清的凉菜里吃出家的温暖,虽然简单、平凡,却滋味万千。
刚到港城时,怀着对海的深深热爱,又因年少贪玩,故夏日的周日总去海边赶海。
最喜夹河入口,据说是淡水与海水的交界处,大约是水不同的缘故,这里常有别处见不到的小白蛤。
蛤不算太大,比大拇指甲大一丢丢,乳白色,就藏在刚退完潮的沙滩里,周日若逢退潮,便带着四爪的小耙子和小桶去往海边。
蛤很容易耙出来,很浅的沙子盖着,又因颜色比较显眼,所以总是收获极多。
它大约就是这个品种,因为没有见过其它的颜色,也没有见外见过格外大的。
但是它味美汤鲜
不称豆腐干为豆干,故觉得他叫的很新奇。
又想也不过是豆腐干,心里便存想要吃它的念头。
每次去超市都买下各式的豆干,其中以五香豆干居多,然而无论煎炒烹炸拌,都吃不出其中的美妙滋味,竟还不如少时自晒的豆腐干。
豆腐买来切成片,不能太薄,否则拿不住;也不能太厚,厚了不进味,又不好晒干,最好切成一指宽。
然后一层一层码上盐,五香粉腌渍一夜放到帘子上。
拿到外面风干,待到软硬合适时取回洗净,直接就着馒头吃,或者切条与芹菜同炒,比肉还香。
思及此,不由心痒,买来豆腐依样渍上。
不料近日大雪,晾晒在院中的宝贝未来得及收,竟不知能变成怎样。
母亲也是做过干菜的,在我的记忆里,青豆干、茄子干我都吃过,至今都很佩服母亲的智慧,豆干是选用嫩豆子蒸熟之后晒干的,而茄子是生切两开成十字,在蒂处收刀挂起的。
晾晒之后,母亲总是一扎一扎地用细麻绳系好,每次吃的时候便拿一扎。
两者食用的时候都是先泡水,待泡软后,无硬芯才炒食或者蒸食。
这时的菜干颇喜油水,多加点油或者炒肥肉,是极好的。
那时没有大棚,也不见反季菜,自己种的菜蔬吃不完,放的久了会腐败,丢了可惜,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了。
萝卜干母亲是否做做过,我已经浑忘了,但如今却是我每年冬秋的必备,无论青萝卜、还是白萝卜,买来洗净、切条,放在大盆里拌盐杀出水之后取出晾干。
食用时复水凉拌,放入辣油、味极鲜、白糖、味精,便是一道绝妙的风腌小菜。
前几年父亲腌的萝卜咸菜,一口大缸里腌着青脆青脆的萝卜,我回家总要捞上几个,回来切条凉拌,多倒辣椒油,十分下饭。
但今年可能是雨水过多,污染了缸里的母水,总觉得萝卜有股说不出的酸臭。
我对于渍菜的口味嘴一向很刁,味道变了便不太喜欢,现在瓷缸已经到位,于是打算明年到了时节要自己动手。
吃不完的咸萝卜,新妈妈都会切成细丝或者是薄片晒干,然后细心的用袋装起,待我们回家时拿上几袋。
对我来说这是最好的礼物,回来之后复水、攥干,再放在碗里,加葱花、干辣椒,然后再倒入
最新评论